适时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今天把女儿送去幼儿园的暑假班了,不出意料,又上演了已经重复半年的场景,哭着搂着妈妈不撒手。已经上了一学期,却还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其中很大的责任是我的。
我一直看重女儿心理健康教育,太过于注重她的感受和诉求。对于她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件事情,我总是希望通过沟通,让她慢慢去接受这个事情,可事实是孩子是非常精明的,她知道我的心疼和不舍,会用这个做筹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不仅没有达到保护她小小心灵的目的,还造成了时间的浪费,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她只上了两个多月,如今还要重新适应。而她在家里待着,又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女儿又再次搂着我的脖子不撒手,可是我深知女儿社交能力太弱,必须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因此狠心走掉。
有小孩之后,我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突然之间做了父母,升起一股浓烈的责任感,回忆自己的成长,希望从中得出经验教训,避免所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坑,不让孩子重蹈自己当年的辙。
然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经验空白,于是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和教育观,跟随其中自己比较认同的理论,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孩子初来人世,需要学习的很多,而我想要做好一个妈妈,助力她的人生,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修正自己的经验。
最近又重温了《千与千寻》,年少时看《千与千寻》,看的是千寻的勇气和毅力。如今再看《千与千寻》,却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比如白龙寻找自我,比如千寻和白龙携手同行,肝胆相照,当不得不放手时却也能洒脱放手像极了我们人生路上的友情爱情。还有做了母亲后极度关注的孩子教育问题。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巨婴,便是他的母亲汤婆婆的失败教育的产物。汤婆婆很有钱却也很忙,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给了他自己能给的丰富的物质,却给不了孩子成长需要的爱和教育。怕孩子受到伤害,就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不能出去,因为疼爱孩子就对孩子千依百顺。最后结果就是养出了一个巨婴,成人的身体,婴儿的行为和心理。
作为父母,自然是为孩子好的,可是我们的爱和心疼有时候却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就替孩子做好了一切,不希望她们难过受伤,总想替她们遮风挡雨。遮挡风雨的同时也让她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电影中,巨婴被钱婆婆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得以和千寻一起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在历险的路上,见到了广阔的世界,学会了照顾别人,帮助千寻,做到了坚持,学会了自立。
千寻的父母被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救父母和自己,迅速成长。巨婴离开了汤婆婆的城堡,也成长了起来。宫崎骏似乎想告诉我们,离开父母的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我经常会想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善良正直是必然的,坚强勇敢也是必须的,可是除了这些良好的品性,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对于自己所向往的敢于拼搏追求,能承受成长中的磨难,敢于直面现实中的黑暗和无奈,也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这样人生也固然是不易的,在孩子没有能力之前,我能做的不应该是把她护在怀里,而应该是陪她成长,陪她经历,陪她度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