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普世智慧经济思维

从“一厢情愿”看“帕累托最优”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4人  沁蓝说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最近崽崽生日,吵着要买蛋糕到幼儿园,说是同学的妈妈们都是如此,还特意强调要“大大”的蛋糕。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一来如此小就有攀比心理着实不可取,二来那生日蛋糕也不是什么营养之物,要是每个小朋友生日都送,估计幼儿园天天都有蛋糕吃。

于是,立马和她班主任交流,得知幼儿园对此也很苦恼,一再强调禁止拿零食进校园,尤其是生日蛋糕之类,外地幼儿园也出现过小朋友吃了集体拉肚子的情况,所以格外谨慎,毕竟小朋友舌尖上的安全不是小事。

但总有家长“一厢情愿”执意要拿过来,所以才出现了开头一幕。

我想,自己应该带头扭转这种风气,不应该让“蛋糕风”驰骋幼儿园。

于是和班主任商量,生日那天给班上每个小朋友送件小礼物,且最好是自己亲手做的、小朋友又喜欢的东西。

思来想去,最后给班上14位同学每人做了一个小面具,果不其然,大受孩子们欢迎,家长微信群里纷纷点赞,老师也开心终于止住了这股蛋糕风。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生活中这种“一厢情愿”并不少见,还常常“好心办坏事”

就像你喜欢一个人,可是对方不喜欢你,于是一厢情愿到要破坏对方幸福,这好像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桥段,其实也来源于生活。

就像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帮她们选学校、选专业、选朋友、选工作等,虽是出于好心,但有时不可避免也埋没了她们的天性和才华,甚至是断送了一生的幸福。

就像领导一门心思期待下属上进,压担子、给任务、供平台,但总有个别特例就是向往安逸与舒适,就是不想把时间全部耗费在加班上,就是不想要领导特殊的关心。

生活是不是经常如此,循环重演。

你以为好的,也许别人避之不及;

你以为坏的,也许别人求之不得。

所以,不要太过“一厢情愿”。

我们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多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推己及人。

自己认为好的,最优解是真的对别人好,底线是对别人也不坏。

比如,你喜欢一个人,最好是她(他)也喜欢你,皆大欢喜,如果不是,那至少不能去伤害她(他)。

自己认为对他人不好而极力规避的,最好是对别人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或者确实有坏处但已经消除,最坏的可能性是你想让对方规避的其实是她(他)内心最想的。

比如,孩子想学跳舞,你觉得跳舞太辛苦,又只能吃青春饭,所以极力阻拦,最好是她确实不是那块料,你成功帮她消除了日后失败的可能;最坏的是她天生是一个舞者,因为你的阻拦而让她遗憾一辈子,同时让舞蹈界少了一位夺目的巨星。

虽然这些情况不能算典型的博弈,但我们在决定鼓励还是阻拦对方时,不妨多学习思考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是经济学里的一个术语,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比如在企业单位, 企业老板必须在保证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的基础上,去追求企业的最大收益。

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

这点,对于我们的生活也特别有借鉴意义。

就像开头提及的案例,在幼儿园里,作为家长必须保证自己及其他孩子不受损害,保证他们的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自身心理上的满足和孩子的要求。

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双赢或者多赢就更好了。

所以,请三思而后行。

永远记住:好与坏不是哪一个说了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