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美食散文

【小芒果食札】腊月间的挖藕人

2018-02-13  本文已影响86人  小芒果君的爷爷

腊月间的挖藕人

文/芒果君爷爷

摄影/芒果君爷爷

藕汤制作/芒果君奶奶

宋人有诗曰“淅淅西风肃杀时,枯荷余得折残枝…”

寥寥几语,诗人便刻化出秋后的残荷景像。是的,夏日盎然的翠绿荷叶簇拥着粉红荷花早已被秋风摧残,失去了往日的绰约风姿。满塘枯黄残荷折弯了身杆低垂水面,微风吹来,残荷窸窣如低低细语,似乎向大自然诉说着生命的哀怨。

在画家和诗人眼里,淤泥、残荷、枯蓬、月塘会抒发心胸深处的灵感,枯萎的叶梗在诗人眼中喻之铮铮傲骨,随之就是什么坚定、刚強。画家涂鴉后定会题写残荷秋色,以显示对残败画面不同的审美意识。然而,在挖藕人心中,枯枝落叶是四季交替的必然结果。面对砭骨的寒风和抖瑟摇摆的残荷,需要的不是吟诗作赋的浪漫而是战胜酷寒的勇气。

老吴年过六旬,原籍监利黄歇口人,数年前,将荆州古城西门外护城河畔的几亩洼地改造成深水藕塘。吴师傅在藕塘边筑起小屋辟出菜地,举家迁陟至此。说是举家外沿似乎过于宽泛,子女早已自立门户,“举家”,亦就是吴师傅和老伴而已。老吴有着五十年种植莲藕的丰富经验,但那时节种藕多是在集体生产和帮人打工,现在有了个人的藕塘,选种、栽培老吴理所当然做到极致。

挖藕的时节,正是溯风严寒的冬令,然而也就是这种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却是鄂楚老幼痴迷排骨烘藕的最佳时令,藕的商品价值无不体现在此时。

莲藕伴着冰雪沉睡在肥沃的淤泥里。季节使然,容不得犹豫,受生计与利益迫使,老吴不得已脱下温暖棉换上冰冷的橡胶雨裤,离开炉火走出河边的小屋,践踏荷杆砸开冰封的塘面,在泥泞之中艰难挥动铁锹。

铁锹顺着枯黄的荷茎直掘下去,松软的淤泥被启开,黑泥包裹的藕节侧芽暴露出来。藕芽形同古代女子固定头发的首饰,谓“藕簪”,藕簪之下必有藕节,藕簪的形态可以反映出淤泥中藕茎的结构,老吴比谁都清楚。藕的品项很重要,丝丝残破都会影响莲藕的售卖,它关乎着商品利润,马虎不得。铁锹扔在一旁,双手顺着藕簪探摸,如同考古人在“探方”里起获文物般小心翼翼。每段藕节下满布根须,这是植物摄取养分的器官,老吴从藕的底部将其逐节掐断,一枝全款全须的莲藕挖掘出来。

藕,莲科植物的根茎,中国栽培三千余年。千百年来植物演变,藕之品种外型、孔径、直径皆有差异,类别甚多。排骨炖藕,追求的是莲藕熟制后那种绵绵的口感,试想用沙铫子煤炉子慢火细煨耗时费力数小时,排骨软烂而莲藕依然具有咀嚼性,遇上“烘不烂”的藕,令楚人无比沮丧。

在众多藕品中,有一种节距细长其貌不扬的莲藕,它静静躺在菜市场的肥硕藕旁,毫无卖相。当你好奇问及,她们报出的价格高于其它莲藕的一倍,待你满腹疑惑不知所以时,她们又会故作夸张高叫一声“这是野藕噢”,以此来促成你购买的决心。

曾几何时,田野河塘的充分利用,野生莲藕几乎绝迹。姑且就是野生莲藕,生长期与人工种植殊焉有不同?都是沐浴四季的成果嘛。偶遇老吴以后,方才知晓这是深水藕塘的晚熟品种。藕虽显粗糙粗笨,却保质期仅一昼夜,甚为短暂,煨汤用藕更要新鲜多汁。节前,挖藕人不再清洗莲藕上附着的青泥,让植物依然产生仍在泥塘的错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谁去挖藕?挖藕人也得过年。惟有青泥裹藕,方能保其新鲜以此延长储存期。

有了入口软糯粉绵的莲藕,美味藕汤已胜券在握。排骨筒骨任选其一,洗净淖水去其血沫,不闲其烦者还可入锅煸炒。当然,直接倾入瓦罐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尔后拍上一块生姜开火煨熬亦无悖传承。

莲藕滚刀法切块备用。当骨汤煨炖至乳白浓稠油花荡漾时,莲藕入罐同煨。

藕汤在鄂东鄂中一带极受推崇,年节必不可少。冠其为“乡愁美食”实至名归。瓦罐,小火,绵藕构成了至味藕汤煨制的基本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春节将至,沾满青泥的莲藕车载人挑沿街叫卖,恰似呼唤人们藕汤煨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