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迷思
我们终其一生都要跟钱打交道。如果要问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钱更让人矛盾,让人欢喜让人厌恶,我想我真的找不出。
毛姆说,钱是人的第六感。没错。钱能让人感知到更多的世界。美丽的山川和湖泊,精致的装潢和各种小东西,无可想象的美味和速度。有生之年,你要尽可能多地赚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佳的体验。
但于此同时,却又不能总是盯着钱看。一直盯着钱反而会失去很多更重要的东西: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健康的身体,还有平静的心情……我在微博上搜索“钱”,有很多条微博讨论这个话题。其中一条15年春天的微博说,“不要太浮躁哇动动,我们不急。钱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有诗和远方”。我这是在劝自己,也在为他的状态深深担忧。那时我们第一次正式搬到一个小开间,不再与人合租。内心对未来充满无尽的想象,却好像什么都拿不到。那时他的职场也是一团迷雾。正是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吧。然而那担忧其实并没有持续太久,不到一年,我们就买了一处小房子,正式定居。后来就是结婚,装修,搬家,直到第二年才有余力去补一个蜜月。不过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感谢钱,也很感谢没钱的那段时光,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钱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用自己的钱回馈给爱的人,那就是最大的成就感。我赚钱的第一个春节,给姥姥买了银镯子。红色小盒装着,外层雕刻荷花,里圈是福字。姥姥很喜欢,带上就没再摘下过。过了3年,姥姥去世。我当时想把那个镯子留在身边,做为姥姥的遗物保存。可当时葬礼上所有人都在忙,有的人忙着处理事物,有的人忙着伤心,有人忙着瓜分财产。我没开口,很遗憾。还好有回忆。我会永远记着您,时时想念您,爱你,姥姥。
礼物也并不总是让人开心。礼物无关价钱,只要是用心准备的礼物,凝结着对对方的理解,珍重和爱,那就是最好的礼物。但却总有人喜欢用价钱衡量礼物。收到礼物时,要问一句,多少钱?那时心里如鲠在喉,钱和心意同时被践踏了。这样的冒犯主要来自家人和亲属。他们这个年纪,就是习惯于知道任何一件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这样会冒犯别人。每次被问到时,说多了自己过不去,说少了她们犯嘀咕,我会如实说出,但心里总是很忐忑。终于在某一次没忍住,对妈妈说,以后不要再问我价格,我自己的钱花得开心就好。妈妈没回复,应该很伤她的心吧。可能觉得女儿变外人了。但收礼物本来就不该问价格。sorry,妈妈,我想要以后我们俩都开心。我还是喜欢送你礼物的乖女儿。
我明白,既有心意又有价值的礼物很难得,很多时候收到的礼物一言难尽。如果使不出这样的心意,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同类型商品里选贵价的。比如一个2000元手机拿不出手,一个2000元的钱包就还不错。这样礼物至少是有价值的,精致,让人赏心悦目。送礼最大的雷区就是粗糙,廉价的物品加上一看就没有用心准备,那真是能让人立即跳脚。价格是其次,这样的物品主要是让人觉得没有受到重视。真心错付了。我以前生日收到过一个超大号行李箱,做工廉价,里面还附赠一堆廉价贴纸。要知道我是那种提着一只运动包走天下的人,最多带一只20寸行李箱。大号行李箱不是没来得及买,或舍不得买,只是不需要。这个箱子,既不实用,还占地方。送礼物的人既没有认真了解我,也不舍得给我花钱买好东西,真的有点失望。
还有一种相反的例子,就是送礼超出对方的承受范围。大家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消费观念差别很大。有时你想对对方好,送出一份很大的礼物,会让对方很有压力。甚至你自己也有点分不清,究竟是出于对对方的爱,还是因为有些发达了而沾沾自喜,借机炫耀呢。
跟钱相处真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课题。你要珍重它,也要不屑一顾于它。究竟什么时候珍重,什么时候视为粪土,又是有很多情景需要揣测了。
希望钱能源源不断地来,舒舒服服地走。希望你学会赢得它,珍重它,又能视它如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