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心情随笔想法

心得体会

2020-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摆舟

最近一段学习时间,我一直都在关注林静老师所讲的专题《科学素养及其培养》。通过学习,我对科学素养、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和cat学习环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来说说科学素养。以前我们谈论培养目标的时候,一般会从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去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只不过在最新版的课程标准里面,又加入了社会与环境、工程和技术这个第四维度的目标。当时,我对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第四维度的目标不是很了解,听了林静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我们前面所说三维目标,其实是科学课程本身应该自带的内在的目标,正如其他许多课程一样。而加入的第四个维度目标是科学课程在课堂之外的延续,也就是科学的外在的培养目标。而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只有内在目标高效完成,才能更好的延伸到课堂之外。同样的,外在目标的高效完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回归课堂学习。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

其次,来说说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在讲座中,林静老师用言简意赅而又不失精辟的“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九个字向我们传递了如今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我想,如果将这九个字与科学素养中的四维目标联系起来的话,那么学科学其实对应的就是前面的三维目标,是完成科学课程的内在学习内容的。而用科学对应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讲究学以致用,是科学学习的外在目标。而做科学就是连接内外两个目标之间的重要桥梁,这也正印证了课程标准之中对科学课程的定位:科学是一门探究性课程。科学学习的过程要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注重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这就是做科学吧。

最后,来说说cat学习环。而所谓的cat学习环实际上指的是认知冲突(C—cognitive confnict)、抽象概括(A-abstract & generalization)和迁移运用(T-transfer practice)。其中,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或是在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产生的“不协调”。抽象是指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或联系,抽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联系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根据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联系,而把同类事物联结起来的思维过程。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内容对学习新内容所产生的一种影响。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一种螺旋的上升关系,这告诉我们,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前进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某一个阶段甚至会出现倒退的情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个规律,切记不能急功近利。

生而有涯而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迎接每一次学习。

                  写于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