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塔想法散文

【一叶菩提】难免尘埃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71人  素白若雪
【一叶菩提】难免尘埃

昨天写了《你是一个好人吗》一文,结尾处用了神秀禅师的一首禅诗,警戒自己时时反省自我,远离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

自然地,我马上联想到这个典故:

当时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要选接班人,令弟子们写一段佛谒。第一首即是大弟子神秀所作,当时的弟子见到这首佛偈,都十分佩服,以为佛祖的衣钵非其莫属。当时的厨僧从窗下经过,听到了便吟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当下作了第二首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位厨子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

从修行而言,无疑是六祖慧能的佛偈更有悟性。

“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果然是世人的洁身自爱,但仍有入世的不自在,爱洁净畏肮脏,便是一种执着,殊不知这执着也便是一粒尘埃了。万千烦恼皆因执着耳。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方是了了。一切皆空,也就不羁世俗不拘形式,亦不在乎美丑清污了。那岂是我们一等世人所能达到?就连佛门严守清规戒律弟子也未必修炼出来。真正的抛开一切自在如来,当如活佛济公,他身穿破鞋垢衲衣,手执破扇,言行举止癫狂若痴,虽为出家之人,却抛开清规戒律,嗜酒肉,走江湖,行侠仗义救人济命,是一位学识渊博积善行德的得道高僧!此方是所谓的四大皆空、无形无相矣!

活佛能够如此放浪形骸,皆因放下了一切区别对待心,也就无视皮囊,无视外在形式了。

在佛的眼中,众生都是一样的。人与虫,花与草没有分别,对于一切生命,皆心怀敬畏与慈悲。著名高僧弘一法师,亦即诗人李叔同先生,每次落座之前总要先抖一抖椅子上的坐毡,以免坐下去压死了虱子。这样的慈悲为怀叫我等凡人汗颜!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啊!而我等哪怕不敢捏死一只蚂蚁,但是见到了一只小小的虫子也要避之不及吧?这也是心有畏惧,却只有惧没有敬了。那是因为我等凡人存在区别心:人是高等动物,有思想有灵魂,蛇虫蝼蚁这些生灵却是无知而可恶的。

佛渡化芸芸众生,佛眼无好恶,他不嫌弃任何生灵,美的或丑的,善的或恶的。

这就是佛的境界。

相形之下,实在惭愧。

别人伤害过我,我可以既往不咎,但叫我去爱她们,实是办不到。

难免俗骨凡胎。

在我人生短短的二十几年,见过极致的繁华亦历过极尽的荒凉,曾经风光一时,也曾潦倒落拓。一路走来,有朋友甚至陌生人在我困窘的时候温柔相待,让我取暖,在我得意时他们为我高兴祝福;也有人在我落魄的时候嘲笑鄙夷,嗤之以鼻,在我得意时又极尽讥讽之能事,时不时伸脚绊一下。自此我知道,人世里的灵魂有的高贵圣洁,有的匍匐浅陋。

我无法爱那些粗鄙的嘴脸。

若我身上亦有这人性,也是抽丝剥茧罢了。

若他人身上有之,我必从心远之,生怕染了心性污了明镜。

可见我等与佛差了十万九千里。

真正有佛性的人与常人一致,在人世里历经苦难,食五谷,历七情,他不自傲,亦不孤清避浊,不区别对待旁人。而是用悲悯大爱去爱一切世人,去体会理解每一颗生命,无论它是高贵或卑微。哪怕在人世间历尽劫难受尽伤害,仍然慈悲为怀。

凡人都愿当人上人,唯佛甘当人下人,忍辱负重渡送众生。

一等人避尘隐世。

一等佛和光同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