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0第一辑首页投稿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六章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255人  依然依米

文|依然依米

本书第六章讲到了“一本书的分类”,读完一遍,我其实真没明白到底如何分类,按什么规则和条件分类。想到了前面一章说到的,如果想要真正拥有这本书,就要先了解它,和它产生联系,然后才能吃透,化为自己的。

于是,我再读第二遍,发现了一些些的观点,比如:

1.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2.从一本书的书名要学到些什么

3.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的区别

4.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此时,我还是只知道作者要向我阐述关于这几个方面的他的见解。而我的理解非常有限,比如,我没有明白书籍分类之后与分类之前的区别是什么,读完前面一章,是我明白了不同的读物应该用不同的速度,那么我在想书籍分类是不是就为了提示我应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来阅读。

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很清晰,我有些怀疑自己的水平究竟是退步到何等境地了。不过,又有些庆幸,我认识到这一点还不晚。索性根据前面学到的,读不明白先读下去再说,多读几遍,总能get到作者的深意。

再来一遍!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可言这么说: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还说“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是不是说,书籍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书籍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论说性的书籍,特别要注意在阅读之前就要清楚这是哪一类书籍,从而在阅读的时候,就明确该怎么读,怎么抓重点和摘要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又或者,通过这样的分类,先给我一个明确的提示,这本书作者是要讲哪方面相关的内容的,可以跟我之前所读到的哪一本书形成对比。

暂时,我还不知道这些想法对不对,我只是先写下来,等我读完整本书之后,会有全面深刻的认知。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这一标题下,作者表明,要注意看著书人给我们的最清晰的讯号,抓住这些讯号,就可以接收的作者给我们的关于这本书是写什么的信息。

书籍可以分为虚构的小说类,说明性的论说类。

论说性的书籍又可分为历史,哲学,科学,数学。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分类。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货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货了解某件事。”“明智的行动就是来自知识。”“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这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读书,明白知识,是要这样用出来的。都说知行合一不容易,原来是因为明白了还不够,还需要思考,怎样把它传递出去,使用出来。这才算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由此可见,阅读的目标、结果、深意都会随着我们对书本的阅读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而发生变化。书可以读得很快,或者读得很慢,那我到底有没有跟书达成共识,融为一体,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而很多时候,人可能并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面目。比如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学习力已经退化到小学时代了,因为我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连一半的题目都没选对。再比如,我在报了驾校之后,以为很简单的科目一,我竟迟迟测试不出好成绩,结果科目一还考了第二次。

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况,都让我明白,知道自己是谁很重要。我可以不跟任何人比,不去艳羡,不去攀比,不去仰望,不去小觑,但是我应该正视我自己。在学习阅读的这一阵子,我终于开始坦然了,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能够知道自己的短板,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真的很庆幸。

这些都是读书让我明白过来的,也是阅读让我更有机会与自己对话,和自己沟通。想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要什么,该怎么做。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我想说的其实是,不同层次的阅读,已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收效,值得开心。

如果我只是读了一章,读了一遍的话,我肯定不会想到这些。这么多的联想,源自于同一章的内容,我阅读了多次,也让我发现了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可执行性。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