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由一则传世秘方说起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789人  清水一滴
羊羔跪乳

中原腹地有一处山区,名为“环翠峪”,风景独好。要领略“环翠”之美,必要登临山顶四顾远眺,方能会心一笑,感叹其名副其实,叹服其命名之妙。

人们在游玩之余,下得山来,大都要在山脚下的卤肉店用膳。

店里的卤肉是一大特色,远近闻名,名不虚传;真正是肥而不腻,香而不油,爽而不沾,咸淡适宜。

让人食之忘忧,欲罢不能,必思再来。

此店通常都是门庭若市,生意相当红火。

老掌柜的渐渐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弥留之际,他把卤肉的配方给了他的老伴,并对他说,你要藏好;你就用它配料,你掌握着料,两个儿子用料就从你这里买。这样我死后你生活才牢靠,我合了眼也就放心了。把秘方给那两个儿子我不太放心,把方子给他们了,你要花钱得问他们要,我心里没底。说罢,老掌柜的就归天了。

听了这秘方的传说以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想到了赡养老人问题,就是“孝道”问题。

在中国,不管家庭贫穷富有,不论兄弟姊妹多少(包括独子、独女),每一个家庭都可能存在孝顺与不孝顺的问题,或者说是,都可能存在由孝敬老人而引发的纷争问题。

不孝这个问题,在中国,现代社会甚于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孝经》是知识分子必读的经典;民间社会,不论识不识字,对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详;整个社会崇尚“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不孝被视为大逆不道。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孝”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压倒性的优越;孝行高,甚至可以做官,也可以辞官。

李密在上书皇帝的《陈情表》里就是用自己的孝心,感动皇帝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后来,孝道就被淡化了,甚至去“孝道”化了,孝道一度被视为封建糟粕。

所以,古代社会,关于不孝的故事少之又少;现代社会,与之相反,不孝的恶行时常见诸报端,见诸网络,甚者在电视上大吵大闹,更甚者对簿公堂。

诸如,兄弟因为赡养老人,有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反目成仇的,有让老人睡猪圈的,有不让老人吃饭致老人饿死的,有打骂老人的……这里边有恶媳,也有逆子,还有逆女,如此种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古代社会注重孝道,孝道对人人都有震慑作用,一般人不敢冒众人之不韪。

那么,现代社会孝道淡化了,怎样来保障老人的生活和幸福呢?

乌鸦反哺

我想首先还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孝道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弘扬,增强人们的孝道意识。

同时,我想要保障孝道不被践踏,不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当然,孝道法律化,恐怕任重而道远。

更理想的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强老人养老的权重,应该是最可靠的办法。现在政府已经在加大权重,可期会做得更好。

不过,让我颇受启发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老掌柜,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处理事情,抓住了问题关键。他们家最关键的东西就是卤肉的配方。

他为了保障他去后老伴的生活,他没有靠说教,他靠方法,靠措施,他给了老伴来钱的门路,保障了老伴的生活。

由此,我还想到了另一个老人,他也有几个孩子,他养老是靠他的财产,他说谁孝顺,谁侍候他,他就把财产留给谁,并请律师写遗嘱,遗嘱还可以视情况而改动。孝行稳定则遗嘱不动,孝行起伏则修改遗嘱。

这些办法,在还不能完全依靠社会养老的情况下,不失为理想的好办法。

作为父母,不要把什么都给了孩子,自己一无所有;一旦失去谋生能力,或生活能力,孩子若不孝,后悔就来不及了。

实际上,如果自己手里有货,还怕没人侍候?

人的一生不能全为孩子活着,孩子不是人生的一切!
反哺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