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组合及构思思维方向
前面曾简要讲了下意象组合的问题。这是大问题,大概念,要讲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从细处讲,涉及到诗词写作核心内容,就是诗句与词句的形成。
前面说过,意象组合形成诗句,构成意境。
意象组合有很多方式,比如并列并置,承接式,对比式,主从式,层进式,对衬式,虚实相间式等,今天不说方式问题。说下实际构思合理性,及思维方向问题。
前面提到,意象的组合,也就是选择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意象选择要为主题思想表达服务。要选择最能够表达主题思想的意象入句。
二,意象要被意境所统一所容纳,表达情感上要一致。包括色彩,褒贬,悲喜,荣辱,生死等词性选择上要一致,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选字用词,特别是修饰字的选用上要讲究一致,合理。
三,意象组合要讲究逻辑关联,也就是要把握好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位置关系等逻辑关系。力戒无关罗列和使用。
这三个原则,是布置,构思意象时要用到的,会伴随写诗词的过程。
在一首诗或词中,甚至一句诗中,会用到多个意象。那这些意象是怎么走在一起的呢?
这是由我们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在符合以上三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只是按一定规律把它们构思,结合在一起,就成诗句,词句,就行了。
意象的组合一靠心择,二靠心用。
回想我们的对仗句练习,同一句上句,十个人会对出十句不同的下句,为何?就源于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生活体验不同,所抒发的感情色彩不同而己。即便是选择的对仗物象事象相同,也会因意的修饰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字之差而味不同。
比如我们练习的对仗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拿上期对句来举个例)
玫瑰对句:露凝秋色夜初凉,意象有露,秋叶,夜
安然对句:浪息沙白月犹明,意象有浪,沙,月
浣云对句:霜侵枫树叶初红,意象有霜,枫,叶
意象各不相同
出句中的意象有风,尘,花。意思是风停了,尘土散发着清香,想必是花都被吹落尽了。
显然,三人入句的物象各不相同,意也有差别,三个对句与上句共同构成的意境相似但又各不相同。
再比如对句:笔带西风秋入句,意象有笔,风,秋
若冰对句:词吟细雨梦生凉,意象有词,雨,梦
浣云对句:山铺落叶云满头,意象有山,叶,云
玫瑰对句:词吟寒雁月当窗,意象有词,雁,月
三人都通过选用适当而合理物象来表达意境,物象不同,画面感不同,意境稍有差别,若冰与玫瑰的虽有相似之处,但放在一定环境下,显示的意境自然会不同。若冰的更感性,虚实结合,而疏帘与玫瑰的更近于写实些。但都是达成意境了。
所以说,意象组合成句,一是要用心选对,选对的标准就是上节讲的三原则,二是要用心用好,用好就是指修饰词用对,是用形容词,还是动词来搭配,修饰,要依表意而定。词语千千万,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这就是练字的功夫了。
那这些意象的不同,是为什么呢?
是构思角度不同构成的,有人是横向按地点构思,有人是纵向按时间构思,有人是错综式构思造成的。
下面讲下,决定我们思维的这些方向:
一、横向组合
即以空间的移动来组合意象。意象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互补的。诗词中的对仗句都是并列的意象。
特点是,以空间扩展为引导,由此意象到彼意象。多呈并列意象,占据不同空间,但构成一幅完整图画。
如,柳→水→堤→花→燕→游人→
这些思维,都是空间移动所决定的。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虽是两句对仗句,但诗中运用了意象并列组合的艺术手法,同时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第一句写初春的景物(近景),第二句写空中的远景,第三句横向展开特写远处积在山上的雪,第四句又特写近处泊在河上的船,这四句诗的意象,经诗人的艺术组合,有色有音,有动有静,景物准确、明快,对比鲜明,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悦之情。
这种空间构思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思维定式,要重点把握。
二、纵向组合
即以时间的移动或感情上的承接关系来组合意象。表现了感情的纵向运动,有较强的叙述性、流动性。
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有跨度,有变化。二是感情上前后有承接衍接。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看这首,时间移动,意象各不同,但又应时而生。诗人按照时间移动来组合意象,第一、二句只是一简要的先后地叙述,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境界里。
白露,属秋景,进而入夜侵罗袜,“生白露”与“夜久”相对应说明只有夜久才能有白露生,只有夜深在台阶上站久了,脚上的罗袜才能被寒露湿透。
当她有感阶寒露冷难忍时,才想回室安睡,接着,从放下的帘子外又透进了月光,更引得她对月凝望。这月之玲珑,人之幽怨,重新产生了许多想象。
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描写,成了诗,意象也是随前后时间不同而不同。
诗中意象→玉阶→白露→夜(人)→罗袜→珠帘→月→
构成一首诗。
三、错综式组合:
这种组合有两种基本情况,即较简单地交叉和较复杂的意象结构的错落交织。
简单的交叉是指用较少的字使意象的组合更紧密表达更多的内容。
这种思维难度较大,也做了解。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中的第一句“月”和“关”两个意象从字面上看是分属秦、汉,但在内涵上是合指的,即“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省掉了七个字。
看似不相关,实则相关。
古人写边塞诗,常突出“明月”和“雄关”这最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月”、“关”这个广阔的空间意象与“秦”、“汉”这个绵远的时间意象融汇交织,既拓展了诗的空间范围,也给读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
这种思维常跨越时间和空间,把两个或多个意象结合在起。称之为错综式。
还有一种错综是结构上的错综,很少见,也很难,
比如司空曙《鲜于秋林园》“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
诗中为了使上下句构成工整的对偶有意的改变了“落花流水”的词序结构。造成一种隔句错综的结构。
属于结构错综。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看这首
首句写楚江“雨”,次句由建业钟声写“暮”,三句写帆因“雨”而重,四句写鸟因“暮”而迟,五句海门深不见写“暮”,六句远树含滋又是写“雨”,七句写相送之情如“暮”色之无限,末句以泪如“雨”下作结。
全诗一句写“雨”,一句写“暮”,两两相交,意象错综成篇。
也是这个思维构成
四、重叠式组合:
这个也点一下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语词只代表一个意象,而在这种重叠式的组合里,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象,一个意象也往往可以由不同的语词来表示。
不同词语来表达一个意象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看单句,多似咏物诗
尤其第二,第三,第四句,一看便知是在重复写春雨
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草堂四周春夜雨景。“春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所以在重复描写
第二联以听觉意象写好雨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万物。第三联进一步由视觉意象写出了整个雨夜的空间景象。尾联是诗人的想象:雨后春意盎然,锦官城更加美好。全诗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由听觉至视觉,由黑夜到天明,层层递进,形成一种不同层次重叠的意像组合。
这是重复表达的特点。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可能稍有难度,重点掌握前两种。后面两种了解。诗无定法,也无高法,不过如此而已。如果大家能掌握了。在练习创作时加己运用,早晚会成为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