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就業 科技 環境爱护环境人口·计生·二胎

源之源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4人  5a2b7ad99411

今天一篇《地球暖化 气象组织:过去三年历来最热》(來源《聯合早報》)最先映入眼簾,大意是說,“2015、2016和2017年已确认是纪录上最热的3年”,2015年達成的巴黎气候协定定力了氣候暖化上限——不能比工业化前增温超过1.5度,可是“2017年地表平均温度比起工业时代以前高出摄氏1.1度”,已經相當接近了。個別的年份氣溫過高,或許是受到某些特殊影響,但“自19世纪开始有纪录以来,18个最热年份中有17个出现在21世纪”,足見這種氣溫上升主因並非受某種特殊影響,進而可以“证实温室气体日渐增加带动温度升高”這一結論。

溫室氣體主要製造源頭除了我們熟知的汽車之外,還有很多。今天的《微波炉危害环境与汽车尾气一样严重》(同樣來源《聯合早報》)提供了另一個主要溫室氣體源。難道是微波爐在烹調食物的過程中,產生了過多的二氧化碳?這是我看到標題之後,第一個跳出來的問號。仔細看全文之後發現,“对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微波的用电量”。電能不比煤、天然氣與石油能源,已經被確認為我們的清潔能源。這樣的清潔能源,同樣需要通過燃燒煤、天然氣或石油產生(當然,也有水電、風電、光電、核電等等),這同樣會產生溫室氣體。於是,微波爐變成了替罪羊。當然,“仅制造微波炉的过程就已造成20%以上的自然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一語,其實已經道出了微波爐的“危害”。祇是這種“危害”更多體現於“資源枯竭”方面,而不是溫室氣體方面。從這角度看,研究人員多少有點譁眾取寵。那是不是揪出電能後面隱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就找到了溫室氣體源的真兇?的確如此,祇要我們思維足夠簡單。祇要我們的思維不那麽簡單,必然會追問是不是我們不採用煤、天然氣或石油發電,就可以杜絕溫室氣體的排放?其實不然。因為人的工作、生活都難免要產生這樣的溫室氣體。面對的鍵盤、鼠標是由石油改性之後生成的塑料作的,改性的過程中就已經產生了不少的溫室氣體。另外,我們用的紙張(包括:書寫用紙、衛生用紙兩大類)需要砍伐森林,降低地球自身凈化功能,助長溫室氣體積聚。換句話說,人本身就是溫室氣體源的製造者,是源之源。越多的人,需要越多的塑料產品與砍伐越多的森林,越使溫室氣體肆虐。不過,很少人能這麽看待問題,畢竟自己就是人。誰會主動承擔責任?大概祇有像我一樣的傻瓜們(不好意思!祇能這樣解嘲了——傻人有傻福!)纔會。

正因為絕大多數人不能正視自己乃溫室氣體源之源,所以,總有人要為增加人口吶喊助威,比如某何先生。該先生經常在《新京報》發表文章,算是所謂的“人口專家”。我的觀點與他不同,所以,過去每每在LOFTER評論他的文章。自我指出他一處非常明顯的矛盾後,便在LOFTER消失了(消失與我的評論是否有著必然聯繫,祇有他本人知道,上述祇作客觀時間表達看,不應作因果關係看)。今天偶在《聯合早報》發現他的一篇刊登於《新京報》的文章——《“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人口怎么减少了》,藉著上面所聊的人乃溫室氣體源之源的餘韻,拉扯上聊聊這篇文章。

何先生說,“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在政策放开的头两年已经大部分释放出来。

二是年轻人口持续减少。.....

三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四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

四個原因之外,何先生還提到“生育意愿低迷的重要原因是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而且许多职业女性担心生育二孩会导致职位变动或影响职务升迁,加剧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就业歧视”,雖然何先生沒有將這個原因列為第五個原因。於是何先生在最後提出“需要适当提高生育率”的解決方案。

從他分析的五點原因不難看到,我國出生人口減少是一個複合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問題。我們來看,是否一個“需要适当提高生育率”方案可以一併解決上面的所有問題?很明顯,“需要适当提高生育率”最多能夠解決的問題祇有第二個原因——“年轻人口持续减少”,其餘均不能解決。“需要适当提高生育率”甚至會加重第五點問題——“成本太高”。這樣一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能是一個好辦法?沒有好的辦法,請不要再製造更多的問題。

你說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