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再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qingqianshiguan

我不愿在肮脏的教室里讲述美好

当教育无用时,惩罚会令他们印象深刻。

我总觉得,所谓的“境界”,可能是“教”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个人的生命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教育者必然束手无策;更何况教育者自身也未必会有那样的境界。

在我看来,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读书和修炼。幼年时广泛的阅读,接受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之中,心灵有了正义和善良的种子,在少年时,在青年时,得到了滋养,萌芽了,成了一棵长得笔直的树——除非有灾难性的砍伐,否则他不会倒下。

接受同样的教育,而土质的不同,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我曾看到同在一个班学习六年的学生,一度亲密无间,后来产生巨大的差异。首先在于他们观察社会的价值尺度不一样,最终形成不同的追求方向。每当听到学生之间因为考试成绩高低而出现的歧视,我都非常敏感,因为这可能是未来社会矛盾的“基因”。

那些不管受到什么压力,都敢于正视教师的目光,那些为了保持个人意见而敢于对抗学校无理或违法的行为,甚至面对处分也无所畏惧的学生,是未来社会诚实、正直的公民。

我最怕的是学生比教师庸俗。

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这是童年的“底子”。或许未来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心里装满童年的梦,即使阴霾漫天,他心里总能有一片蓝天白云。如果老师课堂教学过于“现实”,灌进了伸手可及的“实惠”,“教室”和“集市”就没什么区别,那些梦想的种子也就无处存放了。

每个阶段各有特殊的生命价值

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样的。人们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长”,然而人们也许忘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不一定要用这些来衡量,况且每个阶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价值,教师不要以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加速成长”,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助长”。童年,应当无忧无虑睁大眼睛尽情地欣赏世界;少年,应当纯朴率真——我甚至认为他可以犯点不大不小的错误。有人说,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有道理。我想说的是:这个年龄也是可以出点麻烦的年龄。如果中国的孩子个个都循规蹈矩,按长辈们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一切,包括众所周知的不正确的事,不能走自由的思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创造性吗?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每个阶段“达标”才算“教得好”?教育不是办奥运会,教学更不是团体操,评价学生不应该只用一把尺子。

“早教”是在“透支”

过早的“学前教育”,预支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剥夺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脑袋里过早充满无趣的“知识”,想象力必然受到限制。幼儿园不宜“上课”,国外幼教不主张识字。时下风起云涌的“特长班”“兴趣班”,无一不是赚钱的“产业”,教师和家长要有冷静、理智的判断。

因为有趣

一份作业见品质

如果每个人都认真一些,何至于有这些问题。“小事”,可以看出习惯和品质;只有让一丝不苟成为习惯,“品质”才能融化在生活中。

记住那些为你劳动的人

不要让学生变庸俗

庸俗的价值观使一些青年学生过早社会化。

教育不能培养“无恶意的闲人”。

学生人在课堂,身后有个影响他的“社会”。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和亲友街坊共处时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他们对教育的认识是什么,也许教师需要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以另一种姿态在活着,有人用生命去写诗,有人用热血浇灌理想;你也可以为吃馒头而活,但你不能践踏高尚和美丽。教育,是要让人成为合格公民,努力地让我们学生不要去买人血馒头吃。

学校不是斗兽场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绝对不做“无用功”,他们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如果总是和儿童谈“利”,他会丧失学习的趣味。

教学中能不能少一点功利意识呢?这一代教师的目光能不能看得稍微远一些呢?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现时,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一抹亮色;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我们所做的努力,对学生而言都会是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如果一味地追求“成功”,其过程必将印上“利益”的钤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