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赏花”(关于层阶的一点思考)
阳光下,万物生长。
但,在有“社会”的地方,有些“生长”,不一样。譬如,粮食,它们严格按照耕种规范,集中在一块儿,等着成熟、收割、变成食材。有文字纪录以来,粮食的品种、产量一直在发生变化,唯有不变的是它们的功能。
粮食的功能就是为“社会”中的人提供生存能量,社会越复杂、越庞大,它的功能就越明显。试想一下,一个结构简单的原始部落,如果人数稀少,就只需要狩猎、采摘,这个部落社会就能正常运转,那么单一规模的粮食种植就不被需要。
“需要”——就是社会的基础属性。
从粮食、动物、金属、原生材料开始,发展出餐饮、肉畜、建筑、科技等一系列衍生物,甚至是“人”本身,也被“社会”各种需要着,而阶层,就从中产生了。
如果要问,一株稻子和一盆赏花哪个更重要,那不一定,要看这时候谁更需要它们,但如果问它们哪个更昂贵、更美丽,那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们培养的成本不一样,导致它们的数量规模,也就是稀缺程度不一样,物以稀为贵,不过稻子“它”根本不会在意这个结论(我们也无法感知“它”的想法)。
可是“人”会。
“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星球上很多组织、国家、社会在宣扬这句话,这是个梦想,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会成真。但现实是,如果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生物,他必须根据自身稀缺程度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也就是不同的被需求层次。
那么,每个人的稀缺性,就很好判断了:出身、天赋、学历、财富、人脉甚至是长相,都在为他标榜价值。噢,个人能力,别说什么能力,能力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请不要怀才不遇。
教育,是社会发明出的一个阶层调节器,它从不同阶层里(特别是底层阶层)挑选有天赋的人进入中上层阶层。不过越稳定的社会,越不需要天赋,因为稳定代表着阶层固化,所以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就该如此。
因此,请勿论社会不公,因为这只是社会的原本属性,但人类作为一种奇特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始终与物质社会格格不入,这或许就是宗教的由来,以及社会不断变革的动力。
我们生而也许不平等,但如果灵魂会是其它世界的产物呢,人类的灵魂是没有高下之分的,然而,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PS——忘了说“努力”这个要素,先说结论:“努力”肯定有用,在相同阶层内部或相近阶层之间,人们也是在竞争的,俗称“卷”。一个人通过努力,创造出大于他这个阶层该有的价值,那么他至少是同阶层资源分配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甚至他会被选中进阶到上层。
但,“努力”这是个概念陷阱,因为阶层的核心还是价值,而不是“努力”本身。依旧用教育举例,一个普通人拼命学习,考试高分,继而名牌学历,这是最好的努力结果,但是他不一定取得成功,因为社会不需要高分,而是通过高分选中那些有天赋、有思路、有眼界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大的价值。
故而,努力找到自己的价值比所谓的“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