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江苏阅读C篇太难,而是你的理解方式太慢
2017年高考结束了,原本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可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同学再说:“第三篇出自经济学人!”。
呵呵,出自哪没关系,关键是你会不会做。如果会做的话,就不会这么激动了。
我的观点是:不是江苏阅读C篇太难,而是你的理解方式太慢。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看看慢到哪里吧。
一、先背单词后开始练习阅读
毋庸置疑,单词量大确实很够把文章读得更通顺一些,但是,确确实实读明白了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句子里面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偏偏读不懂句子。想过没,这是为什么。
甚至,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想通,就继续背单词,分析长难句。总以为有积累就有收获。但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或许你有收获,但你想过没,你投入了多少,而得到了多少。
即便你分析了很多长难句,也熟练于心,然而,考场上你看到的句子,几乎是你没有见过的。加上考试时间有限,你不可能像平时一样,就分析句子的成分。
因此,单词和长难句是帮助你阅读文章锦上添花的要素,而并不是你阅读的基本功。
二、忽略文章整体框架
你读完文章之后,可能已经忘了读过什么。也许你也知道,要从题目入手。但是,能不能从题目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
具体而言,拿2017年江苏阅读C篇来说。
通过62问(What do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aragraph 3 indicate?)和63问(By paying attention to firms' data assets, antitrust regulators could),你能得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或是两个问题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不可否认,很多问题时上下连贯的,并且可以通过问题来把整个文章的框架给评估出来。你也许会问,什么叫评估?你看,无论这篇文章有多么长,只且仅仅出那么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处,全部都是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否则,出题人怎么考察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因此,学会评估文章框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文章的写作方式,无非就那么几种。学好了评估框架这个基本功,你可以通过设置的问答,就能得知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进一步通过题目中的“敏感词”来反推出答案。
只要你学会“评估框架”这一招,就能在没看文章之前,仅仅通过只看题目,轻而易举的做出来几道题。
仍然拿2017年江苏阅读C篇来说。
首先,文章一共有七段,只有四个问题。
61题问,为什么要解除巨人?
为什么我要这样翻译呢,而不是翻译的很专业?因为你或许不知道什么叫做“break up”,如果翻译的太专业,那么就缺乏了实战的意味在里面。break你总该认识吧,有“打断、折断”的含义在里面。如果break和up连起来你不明白什么意思的话,那就忽略掉up,直接翻译成“折断巨人”。
61题的翻译到此还没有结束。你要去思考,好好的为什么要“折断巨人”?
62题问,第三段中的技术创新暗示了什么?很明显,“技术创新”在第三段只是一个例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例子呢?很简单,就要是证明一个论点。对于“评估框架”而言,这种题目可直接忽略掉。
63题问,为了公司的数据资产,反垄断的监管人员会怎么样。看到这里,就能把第一题做出来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么叫做antitrust。没关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回想61题,好好的为什么要“折断巨人”?
如果你够有悟性,突然就会明白,“巨人”一定和“数据资产”有关系:巨人以前掌握数据资产,而现在呢,antitrust regulators开始不让巨人掌握数据资产了!
因此,61题选A,62题当之无愧的选择C。
以上,就是仅仅通过使用“评估框架”这一招,选出答案的过程。更多细节和深入的东西,随后再探讨。从上面的讲解你就能看出来,只要思路对,选对答案就变得非常简单。在这个基础上,你有了自信,再背背单词,学学长难句,是不是效果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