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后感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麻瓜柒壹翁

今天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感触颇深。

文中最大的争议,大概就是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这个话题。一边是与自己拥有同样价值观观念的黄亚萍,一边是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刘巧珍。或者可以说说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生活。

对于高加林的选择我们应该理解,在那个年代,从人民教师转变为农民,无异于从天上被人拽下来,插到了土里一样。我们在感叹主角命运大转折的同时,也在唏嘘自己所处的“被动”。

倘若高加林选择了巧珍,我想他势必一生会感到不甘心,因为一个读书学习看过世界的人,面对一个只有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没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的人必定是痛苦的,可抛开这些他却能收获巧珍对他至死不渝的爱情。黄亚萍也是一样的,她倾慕高加林的才华,可张克南对自己又是无微不至的好,选高加林对不起张克南,选张克南对不起她自己。

正如路遥先生说的:人如果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人选择。不选择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

对于刘巧珍喜欢高加林这个选择

突然想起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几句诗: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感慨加林和巧珍的相遇相爱真是一个玩笑,命运绕了一个圈子,还是回到了原地,可原来的风景,早已经物是人非,你没停,我没留,即使相爱,今生也只能说一声对不起。

看过一句话:爱情这东西,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感觉,迷于肉体,最后折服于物质,败于现实。通过天差地别的遭遇使高加林看清了一些东西,听懂了一些道理。

对于德顺老汉,我觉得有首诗很适合他

相思老红豆,念卿易白头

平生空徘徊,阡陌留谁候

其实归根结底

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解自己。

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你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