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秋林组+第一次作业+2017.05.21
A1.记忆中一次不太愉快的沟通经历。
我家有个九岁的宝贝,特别的喜欢看电视,而且是只要是电视无论什么节目都会看得津津有味的。我每次看见都很着急,因为小家伙对学习总是没兴趣,叫她读英语做数学题都是说“我想睡觉” 。
这天刚回到家,小家伙又在看电视。于是我非常不高兴的 “怎么又在看电视,你的作业做完了没,有时间就读读英语嘛”。小家伙看电视是非常入迷,根本听不到我说话,一点反应都不给我。连说了几遍无反应,更加冒火的我走上去直接关了了电视,怒目对着小家伙,反了你了爸爸说话都敢不理睬。在家长的威压下,她才委屈的说都做完了。“那去读英语,爸爸陪你一起 ”我命令到,“不要”小家伙拒绝。“让我看一会嘛 ”女儿很会撒娇,“爸爸说过的话会不做数吗?”我坚持自己的威信,“今天必须读一个小时英语,英语的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你自己努力多读多听,才能学好”我开始传授自己的学习体验,我以为自己是苦口婆心,但小家伙委屈的神情里,我知道她根本没有听我说。
有天小家伙对我说,最讨厌爸爸陪她读英语了,要求又多时间也长,她现在都讨厌英语了。其实平心讲我家宝贝是“乖乖女”类型的,一般都会很听大人的话。看来和小孩的沟通我需要更多的技巧。
A2.怎么应用非暴力沟通的自4个要素:观察(事实)、感受、需要、要求
第一、客观说出观察到的事实,不说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或推论 。
接受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所有人都是容易的,但让人接受你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或推论则很不容易。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即有利于观察者自身的视角。个体利益不同,怎么会有相同的对事实的判断呢?人怎么会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视角呢?怎么会不首先产生防备和反感呢?你不顾虑人家的利益,谁会在意你的感受呢?
第二、平等的基础上说出你对客观事实的感受。
感受表达的目的是交流,是让你沟通对像了解你对客观事实的利益角度。所以不论是感受还是看法,只要是真诚的表达都是对方愿意接收的。
平等则意味着真实表达自己的同时认真倾听对方的感受或者看法。并且知道只是利益角度不同而已,没有绝对的对错。
第三、需求就是自己的利益,表达完事实、感受之后说出自己的需求。会给沟通对方明确的利益诉求,当然少不了倾听对方的需求。
当双方都明白了对手的利益诉求,才有了去满足对方的标的。沟通的意义就是为合理的满足双方需求做准备。
第四、请求其实是提出利益的交换,但在请求提出前千万别忘了“互惠原则”。不平等的请求通常是不会被满足的。
如前例,提出你迟到就20分钟事实后,表达了我的感受和被尊重的需求,并请求对方按时到。但前提是我自己没迟到,我先尊重了你,所以按照互惠原则,你也应该守时。(潜台词就是我也不需要尊重你,如果你不尊重我的话)
总结: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基石是“互惠原则”:通过不带个人色彩的客观陈述,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真实的利益需求,同时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达,最后按照互惠原则提出请求。最终得到对方的响应动作,至此非暴力沟通才算圆满。
应用:
和我家小家伙关于看电视的沟通,首先表达看电视虽然可以增长见识,但时间长了就会占用学习时间的,同时女儿的英语没读好被老师留下来的这个事实。爸爸觉得女儿被留下来是很羞耻的,需要她先保证英语的学习时间。(起码不能再被老师留下来)最后提出要求,现在先读英语,学好了之后才能看会电视。
反思:在和小家伙按以上方式沟通时,她说了一句“爸爸又开始上课了”就跑开了。是因为没有考虑小朋友的需求,她才会习惯性的拒绝和家长沟通?还是家长和小孩之间的不平等感,让小孩习惯性不愿意沟通?现在很流行的朋友式的父女关系,真的可以平等的沟通吗?长幼、上下级之间很容易出现的暴力沟通,是别人拒绝沟通的原因吗?
我会持续的反思以上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