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他才华堪比曹植,武略类似曹操,却被当众弑杀
历史转眼千年,皇帝们数不胜数,有白手起家者,有继往开来者,也有亡国者,大部分都是背锅侠。如果亡国之君不“残暴”,哪来的理由推翻他呢。是吧,曹髦,字彦士。
登临大统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在他4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高贵乡公,他从小就很聪明,属于早慧那种类型的孩子。254年,司马师废帝曹芳,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呀,这就想起来曹髦了,赶紧把曹髦接到洛阳来,就住在玄武馆。
14岁的曹髦也很懂事,先说前殿是先帝住的,自己住个西厢房就好。群臣想用天子之礼请他进京,曹髦也没答应。进洛阳时文武百官,在西掖门南热烈欢迎新领导,曹髦赶紧下车还礼,旁边有人提醒“按礼仪讲,您是天子不必回拜”,曹髦表示“我现在还是人臣呀”,该还的礼还是要还的。
到了止车门,曹髦还规规矩矩的下车步行,又有人提示“按惯例您直接坐车进去就行”,曹髦回应“是皇天后叫我来的,还不知道要干啥呢”,最终尘埃落定,曹髦登基。
才同陈思
司马师问钟会“如何评价曹髦”,钟会给了很高的评价“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意思是曹髦的才华可以媲美曹植,武略类似曹操。先说文学方面,曹髦是真的很爱学习,他先后学习了《易经》、《尚书》,而且每次都兴师动众,一定要追根究底才可以。
学完《尚书》,曹髦就给自己的授业老师郑冲打赏了。学习《易经》的时候,曹髦专门跑去太学组织了一次大辩论,就想知道为什么《易经》这本书先后有这么多名字:夏时称《连山》,殷代称《归藏》,周朝又称《周易》。
学者们好不容易解释完《易经》相关的问题,曹髦又下令让他们讲《尚书》,主要讨论鲧治水的故事,快把学者整得一问三不知了。来自曹髦的考校还没完,他又开始聊《礼记》,这次是关于德政的问题,这个皇帝对政事很上心嘛。
此外曹髦经常和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讨论文学,还爱给人起外号,王沈“儒林丈人”,裴秀是“书籍先生”,司马望和钟会也有,只是没记载...曹髦还很推崇少康,他在辩论中成功击溃了钟毓、荀顗、虞松一干人等,结果是群臣悦服。
武类太祖
为什么说曹髦像曹操呢?因为曹髦的性格很决绝,都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都敢做一锤子买卖,大不了一死而已,就像石苞的评价“武帝更生也”。
司马师讨伐毌丘俭,仗是打赢了但人再也回不来了,赶紧找司马昭交代后事。髦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他有可能趁此机会干掉权臣,他让司马昭在许昌好好留守,傅嘏率军回来就行了,可惜司马昭没中计,亲率大军归来。曹髦无奈只好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一个新的权臣诞生了。
从甘露元年,也就是256年开始,司马昭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篡魏,所以他一直在得寸进尺,就是要扩大自己的权势。256年赐衮冕之服,这是王公贵族才能穿的衣服。中间被诸葛诞耽误了2年,260年,司马昭进位晋公,一如当年的曹操。
飞蛾扑火
曹髦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找来亲信王沈、王经、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阿!”,王经连忙劝他不要意气用事“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咱有没兵别折腾了”。但是曹髦表现得很决绝,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往地上一摔,“就这样,死也没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
转头王沈、王业就去司马昭那打小报告了,值得一提的是王沈还是《魏书》的作者,意思是得跳出魏臣的身份才能客观写史?回到曹髦这,他纠集了宫中宿卫与仆从,人数也不多连曹髦自己都要持剑亲自上阵砍人,迎面碰上了赶来的贾充,没啥好说的打就是了。
成济看情形不对就问贾充“事情紧急,你说该怎么办啊”,贾充心更狠“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今日,没什么好问的”,成济明白贾充的意思了,用长戈当场把曹髦刺了个对穿。曹髦横死当场,年仅20岁。
光天化日弑杀君主,这也是历史上头一回了。有趣的是《三国志》根本没记载曹髦的死因,郭太后的懿旨更是把曹髦描述成了一个无道暴君。感谢裴松之的注解,让后人了解曹家有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君主。
司马昭这种举动真是贻笑千古,真当百姓都耳聋吗...什么残暴不仁,要是末代君主不背锅,推翻他的人哪来的理由改朝换代?曹髦之死最大的意义是拖延了司马昭篡魏的时间,弑帝的名声太差了,他必须去伐蜀来恢复名望。自始至终晋朝都不敢谈“忠”,只敢拿“孝”说事,这都是后遗症。
晋朝建立后,庾纯酒醉问贾充“高贵乡公安在?”,不在,死了。晋明帝曾询问王导、温峤前朝(西晋)咋统一的,王导介绍时提到司马昭弑杀曹髦,晋明帝听完捂着脸说“如你所言,晋朝哪长久得了?”确实不长久,西晋也就坚持了37年。
飞蛾扑火又何妨?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