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力》︳你的行为习惯是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2023-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韩秀琴cn

引发自律行为的可能是有某种强烈的愿望,或者是有坚定的目标作为出发点的。

诱因矩阵图中对想要的和需要的作出了仔细分析。

生活中的事无外乎4种:

想要又需要;

想要,但不需要;

需要,但不想要;

既不想要,也不需要。

如果一件事最想要有需要,它产生的诱因一定非常强大,对形成自律性行为习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需要减肥。

这件事影响到了健康,虽然内心对减肥的辛苦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对各种饮食的约束充满排斥,但需要减肥必须减肥。

这属于需要,但不想要的诱因。

因此对自律行为的养成,只能在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想要减肥。

朋友健康的生活态度,阳光的心态,苗条的身材,激发你想要成为这种人的欲望。

减肥期间需要运动,运动可以增加活力,改变精神面貌,这是你需要的。

减肥期间需要控制饮食,一直以来就像戒掉的高热量以及各种垃圾饮品,正好借此机会通通扔掉,这是你需要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形象,这也是你需要的。

那么减肥是一项既需要又想要的活动,这种诱因产生的激励效果巨大,从开始制定目标起,就基本可以确定会减肥成功。

试一试列出自己想要做的一件事。

将诱因矩阵补充完整。

挖掘自己内在因素,充分激活想要和需要带来的正向激励。

想要养成晨练的习惯。

早晨起来不自觉的刷手机,看朋友圈,回复各种群里的信息。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晨练始终没有开始。

晨练为什么如此困难呢?

晨练是想要的,也许不是需要的。

在想要和需要之间权衡。

有时候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约束自己的言行。

当走出去,享受到晨练好处的时候,这种肌力诱因会更强烈。

比如想要养成晨练的习惯。

想要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

想要在没有车流的马路上自由奔跑。

想要在公园里听鸟鸣,赏花香。

需要买一套新的运动服。

需要设定闹铃提醒自己起床和出门的时间。

需要记录每一次晨练回来的具体感受。

……

想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写作业。

事实上经常按捺不住发火,搞得鸡飞狗跳。

分析一下想要和需要的诱因。

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自己。

比如边陪伴孩子边读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

或者自己喜欢的书,调整自己的情绪。

需要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变化。

即便孩子的作业糟糕到极点,是否可以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一二,然后重新开始呢?

不要把关注度100%给孩子,孩子的压力太大,自己的情绪太过紧张,耐心早已在关注的过程中耗尽,对陪伴孩子都没有好处。

尝试分析需要和想要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识自己的内在,看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根据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则。

当需要和想要之间的激励机制越来越强,自律性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