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苏东坡,做一个有趣的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王小波的这句经典名言在网上成为文艺青年必备金句,什么样的灵魂才是有趣的灵魂?
图片来自网络诗人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盛赞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却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可见,同是天才,同为谪仙,苏东坡却是有着人间烟火气,有着完美人格的有趣的人。
有趣,首先是要有乐观豁达的积极人生观。苏东坡生平才华出众,有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春风得意,然而更多的却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般屡遭贬谪的人生经历。被贬黄州时他写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缥缈孤鸿,幽人独往来,是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苦闷与寂寞。然而也是在黄州,不能施展政治抱负的苏轼展示出了他惊人的文学才华。特别是《定风波》中那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的苏东坡已不是最初被贬黄州的缥缈孤鸿般的幽人,而是一位笑傲风雨的阔达居士。
被贬惠州时,陪伴他的妻子早已病逝,侍妾朝云也在到达惠州后第三年染疾去世,苏东坡再一次成为孤家寡人。可即使在岭南如此偏远的地方,他也写诗也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此潇洒惹怒了政敌,六十二岁的苏轼又被贬往儋州,儋州地处海南岛的西北角,夏热冬冷,非雨即雾,气候恶劣。如此,苏东坡却与当地的农人交起了朋友,留下了他戴笠着蓑的形象。
有趣,也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苏东坡为官之后,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杭州、扬州、等地担任通判、知州等职。对于胸怀政治抱负的苏轼来说,在地方无疑不是他最想要的,然而也正是在地方任职时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形象更为高大。在徐州,他带头抗洪,多日过门不入,洪水退后又修缮防洪大堤未雨绸缪。在杭州,他解决了西湖隐患,创造了三潭印月、苏堤春晓两大景观。在岭南,他也是心忧百姓,为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正如陆游所说: 身为野老也无则,路有流民终动心。
面对恶劣的环境苏轼也有抱怨,也有不甘,但他总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心系黎民百姓,做好本职工作。
有趣,更多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公元1101年,快要走到生命尽头的苏东坡在浙江金山寺自题其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苏轼本人看来,自己平生也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二十二岁苏轼进士及第,二十六岁迈入仕途,胸怀理想,然而仕途上却是坎坷不断。
然而,仕途不顺却成就了另一个苏东坡,“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饼”、“子瞻帽”……要问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名人能有此殊荣,恐怕没有谁能超过苏东坡吧?诗、文、书、画无所不能,水利、医药、烹饪、服装无一不精,如此全才,如此人格完整,如此充满着诗意,还不有趣吗?
跟这样的人一起旅行,途中遇见风雨可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跟这样的人一起吹牛,喝多了无人应门可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哪怕分开了,也可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跟这样的人一起,再苦再累也都会觉得生活如此多彩,不能辜负。
图片来自网络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有趣的人总是各有各的有趣,无趣的人总是千篇一律的无趣。人生不过就是两点:诗和远方的理想,一地鸡毛的现实,多数人总是在两者之间纠结徘徊,找不到出路。
不如学学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