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之约每天写1000字人物

感动中国的“橙王”走了,他的励志故事永远是个传奇 文/青叔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55人  超级写作

3月5日,正值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和全国各地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之时,令人注目而又感慨伤怀的还有一个“热议”,感动中国的“橙功老人”诸时健走了,告别了91岁的峥嵘岁月。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历经几番大起大落,又折腾几回人生浮沉,留下了一个暮年励志的故事,也写满了辉煌的传奇一一

感动中国的“橙王”走了,他的励志故事永远是个传奇 文/青叔
感动中国的“橙王”走了,他的励志故事永远是个传奇 文/青叔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农村家庭。15岁丧父后,他跟母亲撑起了全家的生计。51岁的时候,褚时健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将这个快要倒闭的烟厂带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并且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

65岁时,褚时健被检举贪污受贿,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71岁时他被判无期徒刑。本以为褚时健的人生会以惨淡收场,没想到他74岁的时候,因为糖尿病被保外就医,被限制行动期间,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与妻子在哀牢山种起了橙子。85岁,褚时健再次出山,“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也创造了新的传奇。

感动中国的“橙王”走了,他的励志故事永远是个传奇 文/青叔

实行“包干制”,他让玉溪卷烟厂起死回生

褚时健说自己能有这样的成绩就是动脑子、拼命干的结果。他是最早实行“包干制”的企业家之一(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这种做法与以往的平均主义不同,改变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结果,因此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既然我们设备不如人、规模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职工的技术也不如人,我们的干劲就必须比别人强。市场给予的机会是短暂的,只有拼命才能抓住。”

“重视技术、利益共享”,褚老晚年种橙秉持工匠精神

保外就医后颐养天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褚时健选择了一个新的领域再次创业。当时褚老手里的现金不到300万,向老朋友借了500万以后,包下哀牢山上的2400亩荒地,和68岁的老伴儿马静芬进山种橙子。

一般来说,橙子从种下去再到挂果需要个六年的时间。种出好橙子可不容易,在等待橙子成熟的这段时间里,褚时健不顾身体状况,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就去山里查看果苗。每次遇到问题,他就不停的翻书查资料,床头上与果树种植相关的书,摞了厚厚的一沓,这让他比许多农业技术人员还要专业。

从2006年到2013年,“褚橙”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2014年,“褚橙”销售额达到了1亿多元,纯利润达到7000多万。

妻子马静芬,也是最年长的女创业者

褚橙的成功,并非因为褚时健一个人的原因,马静芬作为褚时健的妻子,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女中豪杰。她对褚时健说“你种多少,我卖多少。”一开始种出来的橙子味道不够好,销量也不佳,全靠云南的各大烟草厂和老朋友的帮衬。

她一个人带着橙子去上海销售,有人说橙子不好看,味道肯定不好,她就把冰糖橙切成小块让大家品尝,结果一个下午就卖完了两吨。

2006年,他们带着橙子去昆明参加展销会,马静芬挂出一条写着“褚时健种的云冠牌冰糖橙”的横幅,又把橙子的名字从“云冠”改为“褚橙”,没想到“褚橙”一炮打响,一度卖到了脱销。

现在,马静芬还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专门做鲜花饼。“一直试验到味道让内部所有人都认为很好了,才敢成立现在这个公司,才敢拿到市场上去卖。”马静芬说,这样做的原因也是来自褚时健的观念——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做好了大家才能接受你。

目前,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儿子褚一斌、孙女褚楚、外孙女任书逸和外孙女婿李亚鑫都有各自的基地和公司,形成了包括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云南沃土果品有限公司、云南实建果业有限公司、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现在,褚橙已成气候,褚时健安然离开。一段商业传奇也就此落幕!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虽然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与解读都会有所差入,但这句话但用在褚时健老人身上我觉得再适合不过。在这位老人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万丈豪情,更令我触动到内心、感受到何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坚定无比的理想与信念。

如果时间能倒流一点,褚老也许还能在橙园里坐一坐,望一望。晨光晴好,云雾散尽,密密匝匝地如绿墨般地橙叶,簇拥着白色的橙花,还有一个驼背、瘦削、安静地老头。就如米沃什的诗《礼物》所述: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