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佛法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被奉为大乘佛法的心要。
三界是指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人类是生活在欲界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唯有受想行识四心,无物质世界之有情所往的世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心是我们的如来藏和真心,而这个识则是我们妄想、分别和执着造作的妄心。真心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如本性,该心不生不灭,本来自在,本来解脱。该心具足了种种功德法,本身是我执和法执两空的真如法性,也是我们所说的法身。人们常常把大脑和心看做自己的心,但是这个并不是我们的真心。当我们的真心受到妄想和执着所熏染则变成妄心了,只有等到无明破除,转识成智的时候才会显露我们的真心。而我们总是执着的心是我们的妄心,于是由惑生业,由业生苦,落入三界和六道轮回之中。

“三界唯心”的意思也就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现象都是由我的心所变现。即心为万物之本体,此外无别法;“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们的识所变现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们的分别心(妄心)就是识。凡三界生死、十二缘生等诸法,实是妄想心所变作。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事物,我们在睡梦中时,感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梦中的事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是由我们的心想象出来的,也就是说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事物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实中的事物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它也是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不仅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而且天堂与地狱也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而变现出来的。
人有八识: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第六意识。人体中除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外,还有第七识叫“末那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前六识的功能是吸入外境的作用,而末那识就是在前六识与第八识之间起着不间断的联络作用(好象仓库管理员一样)。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意思是含藏,也就是收藏包含前七识所造作出来的善恶诸业业因。由于业因全部储藏在第八识,跟着人转世轮回后,再一一随着其他因缘的成熟,一幕幕重演出来,阿赖耶识能够出生三界六道五蕴诸法,他能够出生识蕴六识,他是三界唯心的心,他是万法唯识的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妄想心,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无论是佛还是人,当我们在思维的时候,他的心性就会发出能量,而能量和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心想而产生,就是能量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可见思想的能力很大。不同的众生,他的心性被迷的程度不同,所以,心所变现的世界也有所不同了,于是便出现了三界六道。即使同在人道,也会有命运不一样的境界。
不同的心性,它的能力也不同。佛的真心能力最强,它可以随心所欲,想变什么就变什么。佛经上说,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因为他们一心念佛的念力,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正像《无量寿经》所讲的“应念现前,无不具足”。而人的真心被迷惑变成了妄心,它虽然也能变现事物,但却受贪、嗔、痴的障碍,不能随心所欲地变现,所以也就没有佛菩萨的神力了。佛的真心可以变现出净土,即极乐世界,而我们的妄心只能变现出秽土,即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
我们平时重视身体,却不重视这个心。为了身体需要营养,我们要吃得饱,要穿得暖,知道调理饮食,知道避开寒暑的侵袭,甚至知道化妆、健美,却很少知道要美化心灵。除了爱惜身体以外,其次爱惜的就是金钱,早晚想尽方法,时时刻刻都在想如何发财,而很少想到如何发掘心里的财富。我们又喜爱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有时间,便与他嘘寒问暖,亲密交往,却也很少想到跟自己的心建立关系,诚信相待。人生百年以后,身体不是我们的,金钱也不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妻儿眷属都不是我们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还是我们的心。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和心,才是我们自己的宝。
学佛就是要破迷开悟、明心见性、离苦得乐,只要我们能“舍染归净,转识成智”就能成佛了。“舍染归净”就是说把染过的东西(即着相的东西)都舍弃掉,都放下,归无所得。净是指无所得,而不是指清净。有个清净在还是有所得。所以这里的“净”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转识成智”就是要把我们的八识转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只要能转识成智,就能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重现我们的妙明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