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夜语:诗词创作的三个阶段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芒砀山民
南宋诗歌理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这里所说的“节”,即为学诗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学,或略知皮毛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对诗歌认知不多,“肆笔而成”,动辄一日数首,作品数量很多,无法度、无规矩,却自负地美其名曰“个性”,实则是不了解诗歌,内心对诗歌没有敬畏,所以也就无所顾忌。现在这样的人很多,简书,头条里一抓一大把!正象俗话说的:“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第二个阶段,登堂入室阶段。学诗者已认识到以前的仓率与鲁莽,对诗歌产生“敬畏之心”,于是“始生畏缩”,逐渐懂得原来诗歌并不是这么简单。
古人说“诗必兼才、学、识三者”(方东树《昭昧詹言》),确实是“成如容易却艰辛”的。
由于这一阶段学诗者逐渐领会到写作的难度,所以在此一阶段,诗人们的写作必然变得严谨、慎重起来。常常顾及到作品的质量,很少创作。必再三揣摩,推敲方敢下笔,作品也相应减少。
第三阶段,大师、宗师阶段。这个阶段的诗人,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学、识,磨砺自己的写作技能之后,对诗歌的体悟会逐渐达到“透彻”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境”。在此阶段,诗人的一言一行都透着诗味,诗趣。诗的创作手段,语言的驾驭已经成了诗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