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到现在,这10本书我愿意每年都读一次(上)
读书的时候,不看教材只喜欢读课外书,那时候最喜欢跟爸妈邀功又读完一本新书。但现在,能记得住内容的寥寥无几。这时候才发现,真正的读书,是从重新阅读一本书开始的。而重读,也是检验一本好书的最佳途径。
有时,你急迫地想要囫囵吞枣,一刻也不想耽误;有时,你用极为缓慢的方式安静地阅读,因为读完一页就少一页……
虽说读书不多,但还是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重读过好几遍的书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话不多说,下面就按照不同的分类开始介绍啦:
爱情小说:《飘》
《飘》对于高二的我来说,就相当于《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言情小说,现在想来,幸亏那时候读的是《飘》,让我不被鱼龙混杂的青春言情类小说带跑,有一个健康自然的爱情观。斯嘉丽教会每个年轻女孩该怎么勾引男人。千万不能要不能追,得让他主动送给你,再三求你要,你才略勉强地收下。斯嘉丽的悲剧爱情教会每个女孩最重要的是凝视你自己的内心,不要急着否定,不要被外界所蒙蔽,要和你的心做朋友,然后找到你真正所爱。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的是自己的倒影,拒绝自恋才看得清自己真正爱着谁。
后来,发现不全是感情。你必须独立,谁也不能依赖,除了那片你挥洒热血的土地,她喂养你。国家战乱是最快挣钱的时候,就看你胆子有多大了。小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能读出关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们深爱着郝思嘉这个形象,因为她在生活上是个亲力亲为的现实家,在感情上却是个要命的浪漫主义者——无坚不摧的外壳让她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一辈子都在上演着爱情的悲剧。
至今都记得白思德最后那段话:"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的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件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破碎了的地方。”
科幻小说:《三体》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宇宙之外有生命吗?有文明吗?我们能否建立联系?如果你有这些疑问,一定要看《三体》。然后用很长的时间去思考黑暗丛林法则、思考面壁人计划、思考程心、罗辑、韦德、章北海、云天明在当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何评判。
据说小米的雷军也超喜欢看《三体》,难道还有商业秘密我没有看出来?
心理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
读起来很有趣,顺便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还能学点生理学、量子物理、玛雅文明和预言等。可是,倘若你深入思考下去,很可能陷入这些人神奇的逻辑中,并深信不疑,“可能我们才是精神残缺者,他们才是真正的思想者”——那就很危险了。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一份好奇,驱使我想去了解未知的知识,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吧。
休闲类:《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
颠覆你对文艺女青年看法的一篇文章,嬉笑怒骂还金句百出很有道理的样子,随手一翻都能笑出来,摘几句吧:
1、现在,每一次儿子闹觉夜里三点起来玩时,我都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名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而当晨光出现儿子终于肯睡去时,我又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巴尔扎克:我会粉碎一切障碍。
3、孕妇们把分娩叫“卸货”。当我们提到卸货两个字的时候,丝毫没有身为人母的幸福感和期待感,它仅仅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睡一晚整觉了,可以吃一口火锅了,可以不漏尿,腿脚可以不浮肿,腰可以不酸痛,可以不痔疮便秘,不用忌口。那些身为人母的幸福感,是在长久的喂养中才培养起来的,当孕妇的只有个概念,而人们是无法对概念产生幸福感的。
认知升级:《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采铜是知乎达人,本书七章,分别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入手,第一次看还结结实实做了一遍笔记呢。这本书质量可以跟刘末鹏的《暗时间》和李笑来《跟时间成为朋友》相提并论。
时间:多做半衰期长的事情
选择:未来视角和当下视角自由切换,以高标准行事,悬置目标
行动:小事琐事立刻行动,大任务拆解用图层工作法
学习:解码、融合、操练
思维:思维运筹学就是组块、图像、栅格
才能:以2/8比例投入专业领域和扩展领域,把个人作为最小可行产品
成功: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提高效率地方是直接做某件事最核心的部分,在做的过程中把细枝末节跟上。书里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有道理需要慢慢琢磨的道理,我都悄悄记在小本子上了。
有没有刚好也有你喜欢的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