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培养目标:气质(雅致)少年
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气质的人,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是人需求对质的提升,当人们在追求比较高层次的需求的同时,对于孩子的未来期望层次也必然随之提升。这里提出的孩子的层次提高需要,不仅仅指学业的提升,也包含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孩子的孩子具有超越我们这一代的素质,即素养的迭代提升。一个人从内到外素养,表现出的就是特定的“气质”,我们可以用“雅致”这个词来帮助感知。
气质是什么?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是现代人常常提起的一个人表现出的独特的魅力。它是外在的精神状态与内在的素养的统一,或者说是外显的“神”“气”,时时处处映射出内心的素养。所以,气质是外显的,也是内蕴的,是可感知的,又是难以表述的。
气质是一个人外显的“神”和“气”,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有气质的人,首先,他的行为举止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我们总不能将走没走相,站没站相的人称为是有“气质”的人吧?其次,有气质的人其外在表现要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这个审美显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外貌美,而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节有度,神态与情感把握恰如其分。一个人的外在气质也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学生外在气质,我们要从学生的外在表现的几个维度去提醒与要求。本学期我围绕16个微格视频的制作,将学生外在的精神气塑造课程化,通过提示语规范(提示儿歌),形象化(绘本连环画),具象化(吉祥物),视频的制作(创意要求讨论,排练,拍摄)等使学生从形体与“神”“气”要求协调。适时对学生进行“度”的把控培养与指导,条件成熟了我们要给学生开形体课。
气质培育的的真正核心是内在素养,内在的素养培育的内涵与机制极为复杂。有人说,人读过的书尽管大多数都会遗忘,但是它们会成为你内心的滋养。同样,我们的人生经历,学习历程等等都会雕刻人的心灵,成为人气质“源”。我们学校对人的素养的提升主要途径是课程育人,就是要放大格局,架构好“生命·成全”课程体系,课程育心,滋养心灵。
气质一词内涵丰富,它像儒雅、智慧这类词一样,我们能感知到他们的温度与大致精神尺码,却无法精确去把握,然而,这不会影响到我们对人的“气质”的精神追求与实践探索,我们一起把握“气质”培养的精髓,使我们的每个孩子一个个“气质”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