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诗一筹诗心正浓课堂内外,讲台上下

赋以文采,干以风力

2022-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习书

赋以文采,干以风力

【聆听诗心01】

【文字家园】

文字家园诗词群正在举办唐诗讲座,赖纳兰老师岛主之力,邀江岚博士盛情主讲,题目是《中华诗心》。

酌用赋比兴三义,赋以文采,干以风力,是我国传统文学的显著特色。钟嵘在《诗品序》中言:“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骆宾王的诗歌《咏鹅》千古流传,入选小学课文已经很多年了,一向被视为经典之作。今天,江岚博士却把它列入唐诗的末流,发未有之先声,给我启发最深。骆宾王确实观察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画面生动形象,但也仅此而已,虽无芜漫之累,却也没有什么深意。因此,我觉得,江岚博士的这个例讲,是对钟嵘诗品的最好诠释。此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久享盛誉,江岚博士把它作为反例,自然令人印象深刻。

寓意于物,言尽而意有余,就此而言,今天讲的神童诗中,陈知玄的《五岁咏花》无疑是最高妙的。全诗云:

五岁咏花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五岁孩童,吟出这样的诗句,有点不可思议,让我想起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灵童。后来,陈知玄确实成为了一代高僧,被奉为国师。我辈浊世凡胎,自然难以融会此等境界,我不免胡思乱想,会不会是国师得道以后,后人有意神化为之。毕竟司马迁也难以免俗,史记中有白帝斩赤蛇的记载。

补记:后偶然看到唐朝龙牙禅师的一首禅诗,其诗曰: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综合查阅陈知玄资料得知,唐僖宗广明二年(公元881年),陈知玄被赐封“悟达大师”,次年圆寂,阳寿七十有三。可知其乃809年生人,五岁作此诗时为公元814年。而此时龙牙禅师(835-923)尚未出生。

是龙牙禅师化用陈知玄之诗,还是后人借龙牙禅诗附会在小知玄身上,不敢轻易断言。

不过,圣人异禀在历史上也不少见,少年王阳明也有几首诗歌传世,兹录一首共赏:

蔽月山房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相较以上以义理取胜的神童诗,我更喜欢江岚博士讲的另外一首唐诗《送兄》,这是武则天时期一位无名女童的作品: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经江岚博士讲解,始知此诗的妙处。

“别路云初起”一句,遥望前方,浮云飘忽不定,无法追逐,既是实景,又是遐想长兄远游的光景。体会这妹妹的心情,让我想起柳永的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个表现孩童朴素的情感,一个是成人的胸中波涛,可以说各得其宜。

“离亭叶正稀”一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叶正稀”写秋景,不入窠臼。

前两句融情于景,后两句借景抒情,生发感概。人为什么还不如大雁呢?天南地北再遥远,大雁总是结伴迁徙,而兄妹却要各奔东西,哥哥远行,妹妹归家。一行(行列)既是雁字,又暗指同行,一字双关。

我觉得这首诗歌的好处在于,语言符合儿童的天性,质朴、率真,不做作,不作大人语。但是如果仅此而已,那也只是停留在骆宾王的水平。这首诗歌的格式已经比较整齐,第一联是工对,“稀”、“归”字同属平水韵五微平韵。最可贵的是情语和景语水乳交融,贴切自然。

感谢江岚博士的精彩呈现,感谢文字家园开启探索诗心之路。诚如纳兰老师所言诗心何处觅,风骨在诗苑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