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得梁宁产品思维

梁宁产品思维笔记+心得 - 第2课 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93人  瑞驰雯湫

第2讲 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第二讲笔记:

1. 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很关键的

原因: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觉的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可以用产品经理的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2.产品和人的五个层次

产品体验五个层次

看人五个层次

3. 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的核心所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然后再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在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选择结婚伴侣以及合伙人的人时候,要看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的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第2讲心得:

听完这一课的时候,汗毛都竖立起来了。如果10年前有人给我讲过这个如何看结婚对象的模型,那我肯定会在选择结婚对象的道路上更加有的放矢,嘻嘻。

这套总结,让我对如何看人,如何认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经营婚姻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拨云见日,水落石出。让我脑中纷杂的思绪一下子清晰起来,真真切切的是一次对大脑的升级。

回首自己找老公的道路,我最看重对方的是他的三观,三观是否成熟,是否和我适配,我们是否谈的来。他的性格够不够好,情商够不够高,因为我觉得男人只要性格好情商高,财富和地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看其实是他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认知来驱动的)。放到今天看来,这个选择的标准虽然粗糙和简陋,但是我当年最看重的应该就是梁宁讲的第5层,存在感。因为存在感实际是三观在自我认识层面上的集中体现(虽然当时我看的并不真切)。所以说我现在的婚姻基础是较牢靠的,剩下来的就是两个人如何有效持续地构建家庭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

讲一个就发生在昨天,我是怎么利用看人五层模型解决了一个生活问题的例子。我家住的很偏远,打顺风车有些困难,昨天打了很长时间才打到一辆,英菲尼迪Q50S(也是50万的车腻)。一上车,我就跟这个司机哥哥打招呼说您好,他听见了但是完全没有反应,我又赶紧点击手机付款,并且告诉他我付了款,但是他还是不说话,只是拿起手机很轻描淡写的点了一点。然后两人一路无话,车内掉根针都能听见,好尬。我突然想起,这应该是第二次坐他顺风车了。第一次他也是全程黑脸,一句话都没有。我突然觉得有点生气,心想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开个英菲尼迪吗,待人这么没有礼貌。不行,这次下车以后,我非要给他差评。

车子驶着驶着,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个看人5层模型。那就让我用这5层来分析分析这个人。首先是感知层:OK,看起来是高富帅,冷冰冰的,不说话。角色层:顺风车司机。那他扮演的好不好呢,就职责来讲是totally ok的。驾驶极其平稳,安全快速得把我送达目的地,虽然一路无话,但是作为司机的角色来看,并无不妥啊。不说话,我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干点自己的事情。资源结构层:英菲尼迪Q50S(我只能看到这个),能力圈:无法认知,存在感:无法认知。

我打顺风车,这一路就是跟司机产生浅层关系,我又不跟他产生深层关系。浅层关系就是上面2层,感知层和角色层,那他都是OK的。所以首先从司机角度来说,给他差评是不太公平的。其次,我本来住得就远,差评他之后,以后能顺风搭我的人就更少了,我何苦来哉呢。就是因为他对我很冷淡让老娘不爽,实际上是他的冷淡忽略了我的存在感。我反而要内观我的存在感是不是够健康和强壮。我告诉我自己,虽然我不能时时被人看见和关注,但是我是值得被看见和关注。我不应该被这个英菲尼迪哥的关注和热情与否影响情绪。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开开心心地坐在车上,走完下半段。下车以后给了他一个好评,并希望以后还能坐他的好车安全回家。

我想这个英菲尼迪哥绝不可能想到,在给他好评前,我这一路做了这么跌宕起伏的思想斗争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