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4月4日,是清明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以庄敬的态度缅怀先祖。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是民间第一大祭日。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扫墓
人们铲除坟上杂草,放上供品,在坟前上香祷祝,表示对先祖的怀念。
踏青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插柳
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用柳条编成帽子、插在门楣、屋檐,寄托哀思,相信插柳可以辟邪。
放风筝
四月春暖花开,人们会把自己的疾病和苦难写在风筝上,让病难随风而去。放风筝除了是一种娱乐活动外,更有祛除晦气之意。
植树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正是植树的最佳时机。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汉代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唐代荡秋千十分流行,并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禁火
这个习俗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此外蹴鞠、打马球等都是清明的传统习俗。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文明祭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祭祀先祖,去坟头烧香烛纸宝,烟雾缭绕,火星四溅,既不安全又不环保。今年的清明节,宅在家中是最安全的选择。“云祭扫,寄哀思”提倡网上祭扫,千里遥寄哀思。网上祭扫形式更为多样,而且节约环保。
今年的清明节,除了缅怀先人之外,还有一群人值得我们特别感恩和祭奠,他们就是在这次战疫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今天上午十点,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默哀3分钟。
英雄一路走好!
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