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庙刍议缘由
国庙刍议缘由
纪念英烈
中华国庙
流变沧桑 风情列国 以史为宗 立祖为庙
有功于国者,未得到国家应有的尊重、认同和封赏,这便是国家的耻辱,不仅只是君王(元首)个人职责的过错。有功于国者,未得到国家应有之尊重,而反受屈辱,遭到迫害,这就是国家的罪孽,如无人为此忏悔赎罪,恐将来国运难以昌盛,难以长久,不容于世。故此,国家宗庙,势在必行。
在古代,帝王庙、孔庙就相当于国家的宗庙,由于君主制,这君王便意味着是国家活的象征,万民的代表,全权之代表,所以这帝王庙通常跟普通士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了,其中所供奉的也都是王侯将相,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是于国于民有大功者,只是由于皇权和时代的局限,这标准和范围肯定是比较狭隘的,甚至可能浅薄,而对于君王的标准却过于宽松了(一般的君王,生前早已享尽人间尊荣威福,功德不足,福禄却有余,所以不纳入国庙)。一旦有大臣过世,便会有朝臣根据他生前事迹和功业,商议谥号,看他是否有资格配祀帝王庙或孔庙,以供朝野后世瞻仰。 那么我们今天的国庙,就不能如此,只要是于国于民有大功者,都可以考虑,不限身份地位、性别、职业什么的。尤其是于国有功,反受屈辱,未及时得到国家的认可和表彰,境遇困苦,甚至悲惨。这对于国家而言,不仅是耻辱,更是罪孽。 就我们个人而言,别人对我们有恩,或者你对别人有恩,非但没得到人家的相应的尊重、感谢和回报,反而还要遭受别人的羞辱,甚至诬陷和迫害。这都是不能忍受的。
先贤祠供奉的是国家的荣誉。忠烈堂供奉的一半是国家的耻辱。英灵殿供奉的几乎都是国家的罪孽。
国庙应设三殿:先贤祠、忠烈堂、英灵殿。先贤祠以昭文德。乱世动荡,不惧险阻,广布真义,醒示愚顽,传授技艺,业在千秋。主要是思想道义、学术教育、技艺工匠等人物.
忠烈堂以彰武功。国家危难,挺身而出,扶危济困,奋不顾身,力挽狂澜,战功赫赫。主要是军事战功、武学、侠义等。
英灵殿以存道义。尽心国事,反受冤屈,历经悲惨,忠贞不改,或是两难之间,误入歧途,浪子回头,殒身于国。
主要是国家动荡之际,两难之间,忠贞不屈,坚守信念者。
人物入选可以参考历代各行业有大贡献的名人、《千古名将英雄梦》 、 《帝王庙》名臣
例如:名医、良相、名将、学术思想大家等等。
入选标准:于国有功,于民有德(惠)。
先贤祠初稿
三皇时代:
太昊伏羲氏——太极八卦,人文始祖
女娲氏——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黄帝轩辕氏——华夏始祖,文教之始
风后——《风后八阵兵法图》 、《握奇经》兵书之始
仓颉——汉字发明者
岐伯——《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创立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始祖
素女——《素女经》最重要的一本性学著作
五帝时代:
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伯夷、叔齐——家国两难之间,坚守道义
皋陶——《狱典》,司法鼻祖,慎罚谨刑,文教为先。
伯益——作井治水
夏朝:
禹王——大禹治水。
关龙逄——第一位进谏而死的忠臣。
商朝
成汤、伊尹——起义诛暴第一人,非常之际,暴力重构国家,逆取顺守。
傅说——建筑奴隶而为贤相,安邦定国。
箕子——《洪范》、开创朝鲜
周朝
姜尚——百家宗师
召公奭、毕公高——吏治,律法清明
周公旦——建制宗周八百年
尹吉甫——《诗经》总编、清廉正直,平遥建城之祖。
春秋战国
管仲——尊王攘夷、安定华夏
扁鹊——中医学开山鼻祖
老子、墨子、孔子、庄子、荀子——思想学术
李冰——都江堰,利在千秋
吕不韦——《吕氏春秋》综合百家巨著
西汉时期
张良、萧何、贾谊、丙吉——安邦良相
司马迁——《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
魏相——汉宣帝良相,整顿吏治、平昭冤狱
淳于意——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
东汉时期
邓禹、 耿弇:军政安邦,可比韩信
华佗:麻沸散、外科鼻祖、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张衡:开创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
虞诩:清廉刚正、力阻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