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冬春篇|冬日里一碗热热的鸡汤

2017-01-19  本文已影响154人  糖小炜
little forest

磨叽了四天,终于把冬春篇看完了,果然很暖,心里满满的感动。

食物

整部影片介绍了好多菜品,每一道用的食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土豆、白菜、洋葱、面粉、山药……虽然简单,但每一道都看的我口水直流,甚至好多我想自己也试着做做看。

印象最深的是那锅面片,高汤、蔬菜、劲道的面片,那锅汤真的好想喝,想想都觉得鲜美无比(流口水中)。

还有水煮过的新鲜土豆,市子酱蘸着盐吃的很香,让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家里有炉子,每到冬天,随手丢几颗土豆到炉子里,烤好的土豆散发着甜美的香气,抖掉炉灰,掰开酥脆的外皮,里面是软糯的土豆,热热的冒着气,蘸着我们那里特有的一种调料,一口咬下去太幸福了,这是我奶奶、姥姥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现在平房都拆了,炉子也没了,再也尝不到小时候那种味道的烤土豆了。

还有洋白菜,以前每次吃洋白菜,都觉得最外面那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次都怀着可惜的心态扔掉,这次发现原来它们可以用来做炸蔬菜,好开心。

原来土豆沙拉可以不用沙拉酱,原来洋葱还可以整棵熬汤,原来看起来竖着的双色蛋糕也是横着烤的,原来土豆还可以烤面包,原来味增汤还可以加一种叫冬花的东西,原来把味增用热水冲开也很好喝,原来……啊,不行了不行了,流口水了。

回想一下好像整部片子基本都是素菜,但每一道都勾的我想去尝尝,每一道菜都保留了食物原本的味道,只用简单的盐、酱油、味淋之类的调味料加以升华,和中式菜品完全不同,看似清淡,却别有一番风味。

想起之前看过的料理仙姬,还有很多和美食相关的日剧,每一部都很强调食物本来的味道,这个说法开始让我觉得很新鲜,但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

吃炸薯条一定要蘸番茄酱,吃香肠蘸沙拉酱,耗油、鸡精、浓汤宝……各式各样的调料有各式各样的味道,但好像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吃的都是调味料的味道,像我老爹这种炒菜喜欢放方便面调料的,好多菜都一个味道(嘘🤐),我们都忘记食物本来是什么味道了。

想起之前看过一篇介绍内观的文章,作者说每天的伙食里都有生姜和香菜,他从来不吃,但是内观结束他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他发现他从来都不知道生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他说他夹起一大块生姜放在嘴里,细细品味,每一口,每一口,原来生姜的味道这么丰富,原来香菜的口感是这样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虽然我没有想他那样的勇气去夹起一大块生姜放进嘴里,但我也被他的说法打动了。

有一天点了西红柿烤饭,听着吃饭冥想的音频,夹起菜里的一块洋白菜,放进嘴里细细品尝,原来真的有甜味(写这些的时候天知道我一直在拼命咽口水,每个味蕾都能回想起当时的味道)。

对于我这个挑食症患者来说,很多食物我都不吃,据我妈说小时候更令人发指,所有有颜色的菜都不吃,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一直那么瘦小吧,我老爹老妈尝试过各种方法,甚至连强行塞进嘴里都用过,然而我依然倔强的不吃。后来上高中,因为要上晚自习,所以要在学校吃一餐,看着盒饭里不一样的菜,抱着尝尝看的心态,结果却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好多蔬菜那么好吃,从此开始慢慢的接受很多原本我不曾吃过的食物。虽然有些蔬菜我还是不喜欢吃,例如芹菜,例如冬瓜,例如胡萝卜,其实也不是不能吃,只是不喜欢吃而已,而我又是那个一直被宠着的幸运儿,也就一直不被“强迫”。

突然想起来有一次看李冰的绘本,探讨挑食的人为何挑食,她采访了很多身边的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的人挑食是因为食物的味道,有的人挑食是因为食物的口感。我回想了一下我的经历,好像确实如此,例如我不喜欢吃芹菜、空心菜,就是因为他们的菜味太重(芹菜、空心菜:怪我咯),但西芹就可以吃,因为西芹基本没有芹菜味(没有芹菜味的芹菜还是芹菜么?芹菜君向你丢了个白眼)。不喜欢吃冬瓜,就是因为冬瓜口感太软了(冬瓜:怪我咯)。

想想食物们也真是可怜,他们本来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却被我加入了主观的评判,认为他们这个味太大,那个不好吃,先入为主的就对他们产生了偏见。对食物尚且如此,那么人呢?

自然

小森林的画面很美,是那种大自然不加装饰的美。

导演用延时的手法,拍摄了小森的一年四季,冬天的雪,夏天的风,山里的兔子,树上的花,屋檐下的燕子,檐廊下的猫……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中最朴实的景色,但却是最打动人心的景色。

小森的人也都很朴实勤劳,生活看似单调,每日耕地、种田、砍树、准备过冬的粮草,但这种平平淡淡的幸福,却是在都市生活的我们体会不到的。

种田看似简单,但每种作物都很有讲究,洋葱要十个月才能成熟,洋白菜要提防白粉蝶,土豆要在开春播种,水芹长在小溪边,山上有很多小野菜……这些都是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的,我以前甚至连草莓长地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还记得大学时第一次在大棚里见到野生的草莓,惊叹一声却被广大同学用看猴子的眼神围观的场景,哈哈,好有趣。还有蝌蚪,从来都是在书上和动画片里见过,真的在植物园里看到野生蝌蚪的时候像个三岁小孩。在大自然里长大好有趣啊,突然想以后老了,就在山里搞一间房子,几亩地,每天种种菜,养养猫,和金鱼先生看看书,画画画,好像也很不错,他说会有的。

态度

所有日本美食作品中,有一个场景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剧中人用虔诚的心,仔细的清洗、料理食材,然后对着锅里的食物说,要变得好吃哦,要变成好吃的xxx哦。

第一次看到没有多大感觉,后来开始仔细回想他们这么做的意义。虽然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很简单的动作,但却表现了日本人对于食物的敬重。

食物是地球母亲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这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上,他们将每一件物品都尽可能的物尽其用,不浪费,其实就是对地球母亲最大的尊重。

一直都很欣赏大和民族严谨的态度,任何简单的工作,他们都能发挥匠人精神将其做到极致。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态度,日本生产的很多产品质量才那么好。

突然想起日本一家雪糕厂,30年如一日一直没有涨价,去年实在抗不牢了,涨了一小点(具体价格记不清了,差不多相当于五毛钱吧),他们拍了一则广告,广告的最后雪糕厂的老板和全体员工,在屏幕前对国民鞠躬,说对不起,这次我们实在抗不牢了。涨价,尤其只是涨五毛钱,这种事实在太小了,但是他们却觉得对不起广大消费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用心做好产品。

这些,是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的,好好学习的。

在我眼里,日本人活的很认真,就像小森的人民,认真地种地,认真地捣年糕,认真地砍树,认真地准备过冬的食材,认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单纯且美好,那么的与世无争,平淡的耐人寻味。

他们每次吃饭之前都会认真的说いただきます,金鱼先生说他从这部影片里拿到三个字:仪式感。

这也许就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吧,认真地做好当下手头上的每一件事,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修行呢?

突然间我对他们产生了敬重。

道理

整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两段。

第一段是纪子来市子家,帮她砍柴,说起土豆,想起土豆发的芽有毒,纪子说可以放在她上司的茶水里么?随后纪子边砍柴边吐槽,吐槽自己的上司有多么差劲,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开会的时间还要一个劲的拍老板马屁,功都揽在自己身上,有过错都推给其他人,太差劲了……她边砍柴边发泄,然而刚从山上下来的爷爷却骂了她一顿,爷爷说你一个劲的在别人背后说坏话,你到底在干什么。就因为你也有这些缺点,所以才不理解别人的缺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打动了我。

这个世界本没有外在,一切的外在都是内在在外在的投射。纪子之所以能看到上司的这些缺点,何尝不是因为她也有呢?正是因为她也有,而且她不想接纳这部分自己,所以才一个劲的在那里评判她的上司,多么有趣的观点。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第二段是说道土豆面包,市子的妈妈寄来一封长信,里面写到:在某一个地方摔倒,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但是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再是原点,那么就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从某种角度看,也许很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可其实多少都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人生就是一个螺旋,每次看似回到原点,但其实我们一直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每次遇到一样的事情,觉察一下自己是否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是上升了的,这就好了,又一个殊途同归。

后来市子离开了小森,她说没法说服自己就这么留在小森,她之前因为无处可去回到小森,她不想这样,而是用另一种积极的心态,选择自己的去处,她觉得因为在城市里无法立足才选择留在小森,是对小森的不尊重。

不尊重,是啊,我们又有多少次在做着逃避的事情,因为做不到A才选择做B,却又抱怨B有多么不好,这难道不是一种对B的不尊重么?任何事物本无对错,都是被设定成二元对立的人自己给他们定义了对错,用自己的有色眼镜看待一切,世界都失了原有的色彩。

看到,不评判,是一辈子的修行。

现在看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共时了。

ps:很喜欢这部片切镜头的方式,像一卷长长的动态胶卷,一条条接在一起,很有意思,很好奇后期是怎么剪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