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

打破性格短板:INTP律师如何跨出内向,赢得客户信任

2025-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客曰

在律师行业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逻辑缜密、独立思考,擅长解决复杂问题,洞察事务背后的本质逻辑。他们往往不爱喧哗,不善寒暄,不屑迎合。

他们不是不懂沟通,而是倾向于用理性思维掌控世界。他们,正是INTP型人格的律师。

然而,业务的拓展需要接触人。客户不会因为你坐在办公室里思考就自动找上门来。哪怕你有再高的专业水准,如果缺少信任连接,也难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正是许多INTP律师面临的现实困境:我知道我有能力解决问题,但我不知道怎么让客户愿意和我说话。

本文旨在帮助拥有INTP性格特质的律师,认识自身沟通盲点,掌握适合自己的客户沟通方式,实现“理性之心”与“客户连接”之间的有效融合。

一、INTP型律师的思维优势与性格障碍

根据APESK性格评估,我自己的性格类型为INTP-HA,即“内向+直觉+思考+知觉+温暖+果断”。这是一个极具抽象思维与结构化能力的类型。INTP律师通常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逻辑严密:擅长分析案情与抽丝剥茧地找出法律争点;

• 系统思考:能在复杂事务中构建清晰的判断框架;

• 热爱解决问题:面对客户的难题,往往能钻研出新颖、合规的解决路径

• 不盲从、不迎合:讲原则、有底线,是值得信赖的专业者。

但这些优势背后,也常常伴随着难以忽视的沟通阻力:

• 不愿主动联系客户,总觉得“等我准备更充分一点”;

• 不擅寒暄和过度情绪表达,容易被误解为“高冷”或“不亲切”;

• 缺乏“展示自己”的驱动力,觉得“我做好就行了”,而非“让客户知道我做得好”;

• 过度理性分析,常常忽视了客户的“非理性动机”和“感受需求”。

二、为什么“性格”不是借口,而是方向

很多人把沟通不畅归结为“我性格就这样”,其实这是误解。

性格不是障碍,而是使用说明书。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是不是内向、理性,而在于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你的方式去做客户连接这件事。

对于INTP律师来说,与其强行训练自己成为“社交达人”,不如寻找一种结构化、目的化、专业导向的沟通方式,让沟通成为一场“可控的输出”,而非“无意义的互动”。

在读取大量社交指导,并在AI的协助下,我拟出INTP律师的五步突破法。

三、INTP律师的五步突破法

第一步:信息准备,降低社交焦虑

INTP的自信,来源于对信息的掌控。因此,不要赤手空拳去见客户,而是准备以下材料:

• 对客户行业的法律环境概览;

• 客户近期发生的重大事务(如并购、融资、纠纷);

• 相似客户案例中,你的成功经验。

准备越充分,见面越不焦虑。你不是“去打交道”,而是“去解决问题”。

第二步:目标导向,让拜访变成任务

INTP做事喜欢有逻辑、有目的感。那就把客户沟通变成“任务式计划”:

• 今天的目的是什么?获取信息?展示价值?推进合作?

• 今天要讲几个点?准备三个话题,留两个小结尾。

例如:

“我今天来,是想跟您探讨下最近政府出台的新政,可能对贵公司的合规体系有些影响。”

这就是一种自然、专业、又不失目的感的开场。

第三步:以专业破题,代替寒暄开场

你不喜欢“您吃了吗”式的开场,那就用你的优势——专业——来打开局面。

常用开场句式:

• “我们最近处理了一个客户在贵行业中的法律问题,我觉得对您也有参考价值……”

• “上个月看到一个行政处罚案例,我第一时间想到您公司也在类似板块布局……”

这既体现了你的专业敏感度,又让客户感受到你在“为他着想”,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四步:理性表达中加入情感连接

INTP律师常常表达逻辑清晰,却忽略情绪共鸣。你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感受性表达”:

• 在提建议前加一句:“我理解您现在最担心的是……”

• 在说明后多一句:“我知道这个可能让人不太舒服,但我的建议是……”

客户不需要你变成“情绪大师”,但会欣赏“体贴而诚实的表达”。

第五步:结束明确,形成循环

INTP不喜欢重复低效的互动,那么在每一次沟通后,要形成一个“后续计划”,避免彼此陷入“还要再联络”的模糊状态:

• 明确你将发送什么资料、何时回访;

• 整理客户提及的“关注点”,并在后续邮件或方案中回应;

• 设置下次见面或沟通的时间节点(哪怕是模糊的时间窗,如“两周后我再来聊这个进展”)。

四、用好团队资源,创造舒适沟通场域

INTP不擅于处理复杂人际局面,但可以借助团队力量“创造一个适合你的社交舞台”:

• 与更外向的合伙人、业务同事一同拜访,由你负责核心表达;

• 主动组织小型沙龙或客户分享会,围绕专业话题,营造“对话场”而非“寒暄场”;

• 制作专业文章、案例分析,先通过内容吸引客户注意,再进行对话连接。

五、团队训练建议:让每个性格都能发光

律师事务所内部,可以开展一场“MBTI与客户沟通风格”的探索与训练:

• 每位律师完成MBTI测评,梳理自身沟通盲点与优势;

• 分组对照:由外向/情感型律师分享客户沟通技巧,INTP型律师分享逻辑表达结构;

• 模拟训练:面对不同类型客户(理性型、情绪型、拖延型、多疑型),制定最佳沟通方案;

• 建立“沟通搭档机制”:内向型与外向型律师搭配,形成优势互补。

客户关系是逻辑的延伸,不是性格的叛变

作为一个INTP律师,我逐渐明白:你不必变成一个热络的推销者,你只需要变成一个被看见的解决者。理性并不排斥沟通,反而是沟通最可靠的基础。

当我们把客户拜访变成一种有逻辑、有目标、有节奏的活动时,就像拆解一份复杂的案卷、设计一份精妙的合同,我们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INTP型人格的律师们,我们无需改变自己,只需要善用自己,足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