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些年我的工作历程

2022-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玖久歌

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外国女人,不记得是哪国的,她说,她一辈子只为一家酒店业工作。当时不知道什么是酒店企业,只是想是什么样的心态才促使她这么做呢?我的感触就是忍让,先付出和从一而终。其实这是很神圣的事,做人做事应该如此

一路走来这么多年,我的处世之态,多少还是受到这篇文章的影响。

记得2000年在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台湾人开的化工厂,那时进厂不容易,要面试还要笔试,笔试都是基本的文学常识和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写。面试就是看你语言组织能量和普通话的标准度,很幸运我通过了,并在公司的质检部做一名质检员。

公司主要经营电镀汽车轮毂,成品后大都出口到马来西亚。当时马来西亚委派两名品检员来和我们一起验货,在和她们的相处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局限,那时候都不知道什么叫办公自动化,只知道她们都会使用电脑,十分羡慕。于是就买了一本《计算机入门》自学,又买了一只键盘链接在黑白电视机上练习打字。当时学的是五笔输入法,天天就是练口诀。刚刚有点起色,全拼就代替了五笔。感叹科技发展飞速的同时又必须得加紧步伐。咱不能被淘汰的太远啊。

第一份工作让我成长也开拓我的眼界,经济上收入远比种田多的多,精神上也很充足,工作量不大可以自学点东西。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在这家公司上班,怀着无比感恩的心境努力工作着,但公司出了状况。化工厂的排污工程不合理,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据说当时附近的几个化工厂都被停止作业。我只好另找工作。

第二份工作是一个电子厂,是帮韩国某个公司加工半成品。恒温的车间,流水线作业轻松也干净,别人都很羡慕我能找到这份工作。可是有了第一份工作的对比,我嫌工资低试用期未满就辞职了,我又回到找工作的日子。

顺着工业园区,盲目地一个个门卫询问“招工不”?后来知道了当地效益好的工厂是哪几家,并天天蹲门口见人就问招不招工,一位好心人对我说,要想进这些厂上班就得到镇上的中介所去报名。其实就是工厂和私人中介所合伙想收中介费。

几经周折,终于进了当地效益待遇都很好的工厂。在这个工厂认识了一个嫁到当地的肥东人,通过她一年时间里我把家里的人都介绍到这个厂上班。记得是2004年,那时我们的月薪比我2013年在合肥的公司还要高,当时觉得自己还挺牛的,把家里人也都照顾到了。记得当时孩子的小姑父说“这个厂不倒闭我就不离开”。可见当时对这份工作都还是很满足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小孩就要上初中了,他的老师开导我说整个小学时代我都错过了,不能再不管了,事实也证明若当时我不回来陪读,小孩铁定是要耽误了。

就这样我回到老家陪读,第三份工作不得不结束。

初中三年后,小孩上了封闭式高中,我也得再次走上找工作之路,不想再出远门了,就在省城立脚。于是就做了一名酒店人,屹今已是11年了。

2009年刚做酒店时真的是煎熬,跟在上海工厂没法比。做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薪水。很多人都坚持不到三个月,这也是酒店基层员工流失率高的原因之一,当时我就一个信念:我需要一份工作,一份买社保的工作。

也许是我没有拼搏的精神,安于现状,也许是我骨子里有一股先天能忍受的韧劲,才使我能坚持,一旦坚持下来了,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那么糟。贵在坚持一点儿不假,如果每份工作都坚持不了试用期,也就意味每份工作都是从头开始,那你的收获充其量就是多写几份简历而已。

试用期熬过了,最基层也熬过了,在熬的过程中心平气和,不骄不躁踏实本份,成功不要太大,与你期望相差不远就好,反则高处不胜寒,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心智的成熟,技能的增长都是一种收获,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同事们的合作相处,我们称之为团队。有了团队精神,就会有正能量发挥,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身心愉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在一个行业里做久了,也就处处得心应手,职场上的各种伎俩见怪不怪,有得就有失,不必钻牛角,放宽心态,一切都是平常事。职场上争的头破血流的事件时常上演,不能说是坏事,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人就活一心态,摆正了啥啥不是事。媒体报道的故事还少么,哪一个悲剧不是输在心态上?

企业为了能留住员工,大大提高了饮食的质量与住宿条件,现在有一大部分人辞职的原因,不是薪水待遇问题,而是团队相处不融洽不和谐,这样工作起来就不开心,大都选择逃避,一走了之。反过来想想,你也是团队一员,其中的和谐融洽度也需要你的付出,为什么都要等别人先付出呢?这样你就不算吃亏吗?还是担心你的付出被忽略?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哪来的团队?团队精神是什么?就是舍得付出,团结一致!就一心态!摆正了就有精气神,有了一股精气神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多一些付出就会多一些回报,多一份坚持就会多一份收获

摆正心态为人处世,给自己留一空间,也给别人留一活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