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蒙交锋-沔州之战
公元 1235 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的六月,天空中似乎已经隐隐笼罩着战争的阴云。窝阔台以宋背盟为由,心怀壮志,遣军两路攻宋。一路由皇子阔出率军气势汹汹地扑向宋荆襄地区,企图在那里撕开南宋的防线,获取战略要地;另一路则由皇子阔端率军直指南宋的四川,那里山川险要,却也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与战略意义。
时光匆匆,转瞬来到七年十一月。阔端率领的西路军在巩昌(今甘肃陇西)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此地的金旧将汪世显部,在阔端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归降。这一事件,无疑为蒙古军的西进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助力。汪世显,这位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将领,麾下的部队熟悉地形,且作战经验丰富。阔端深知其价值,迅速将汪世显纳入麾下,并委以先锋之重任。
十二月,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大地,阔端以汪世显为先锋,大军自凤州(今陕西凤县)启程,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进至西川之西池谷(今甘肃康县东南),目标直指沔州。此时的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听闻蒙古大军压境,心中惶恐不安。他深知蒙古铁骑的厉害,心中打起了退守大安(今陕西宁强西北)的算盘。在他看来,大安地势险要,或许能够凭借天险抵挡一阵蒙古军的攻势。然而,宋沔知州高稼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高稼目光坚定,神情严肃地说道:“守沔蜀存,弃沔蜀亡。”他深知沔州历为西陲用兵的门户,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一旦放弃沔州,四川将门户大开,蒙古军便可长驱直入。在高稼的坚决反对下,赵彦呐无奈,表示与高稼一起坚守沔州。
随着蒙古军的步步逼近,紧张的气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沔州城。及临战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赵彦呐在恐惧的驱使下,竟然不顾之前的承诺,悄悄撤走。高稼望着赵彦呐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毅然决定独自坚守沔州。此时的沔州,历经金军、蒙古军的多次抄掠,早已是满目疮痍。外无城廓保民,那曾经坚固的城墙如今已残破不堪,只剩下断壁残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内无财赋募士,城中的府库空空如也,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招募士兵,扩充军备。
高稼虽面临如此绝境,却毫不气馁。他率领着为数不多的部众,依山为阻,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布置防御。士兵们在山上多张旗帜,那一面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蒙古军示威。同时,他们击鼓呐喊,制造出浩大的声势,以此作为疑兵之计。高稼亲自登上高处,督战指挥。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仿佛在告诉士兵们,只要有他在,沔州就不会轻易沦陷。
赵彦呐在撤走之后,或许心中尚存一丝愧疚,亦或是出于对局势的担忧,遣小将何邻等赴援。何邻率领着部队匆匆赶来,然而,当蒙古军如潮水般涌至时,何邻却被蒙古军的气势所吓倒。他心中胆怯,率先遁逃。他这一逃,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其军皆溃。士兵们四处奔散,毫无抵抗之力。高稼孤立无援,被蒙古军团团围住。他奋勇杀敌,手中的武器挥舞得虎虎生风,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蒙古军顺利攻克沔州,城中百姓在蒙古军的铁蹄下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赵彦呐在撤走后,进屯至陕蜀咽喉青野原(今陕西略阳北)。他本以为此处能够暂避锋芒,却没想到蒙古军如影随形。很快,蒙古军便将青野原包围起来。赵彦呐被困在其中,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此时,屯驻石门(今陕西略阳西北)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率军往援。曹友闻深知青野原的重要性,若此地失守,四川将危在旦夕。他率领着部队,如疾风般赶来,与蒙古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曹友闻指挥若定,士兵们奋勇杀敌,在一番苦战之后,终于击败蒙古军,成功解了赵彦呐之围。
然而,战争并未就此停歇。蒙古先锋军汪世显部在经历了短暂的挫折后,迅速调整战略,转攻大安。曹友闻敏锐地察觉到了蒙古军的意图,他深知大安绝不能有失。于是,他迅速遣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速趋鸡冠隘(今陕西勉县西南)防守。鸡冠隘地势险要,是阻挡蒙古军的关键之地。曹友闻同时命令左军统制王进据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老勉县),并亲自登溪岭指挥部署。他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战场,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睿智。
一切部署完毕后,蒙古军数万如汹涌的潮水般突至阳平关。曹友闻临危不乱,他果断令左军和游奕军出击。自己则亲率帐兵及背嵬军冲至阵前,他大声呼喊着命令军左右驰射。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蒙古军。蒙古军未曾料到宋军的抵抗如此顽强,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受挫退兵。曹友闻望着退兵的蒙古军,心中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蒙古军不会就此罢休,必定会转攻鸡冠隘。于是,他急遣忠义总管陈庚、当可率兵往援。
正如曹友闻所料,蒙古军果以步骑万余攻鸡冠隘。陈庚率领着骑兵 500 勇猛驰突,他身先士卒,如同一把利刃插入蒙古军阵中。时当可将步兵分左右翼并进,守隘的王资、白再兴也不甘示弱,他们出隘迎战。宋军两面夹击,喊杀声震天动地。蒙古军在宋军的夹击下,阵脚大乱,大败而归。曹友闻乘势北进,他心中怀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南宋的忠诚,率领着部队收复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要隘。在宋军的英勇抵抗下,蒙古军被迫退出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