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第14期拆书训练营-践行队-第九拆
What:
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促进人际关系,用知觉检核的技巧去诠释别人的行为是一个有效方法。
HOW:
一.描述行为 不加任何主观评判和意见描述你看到对方的行为过程。
二.两种诠释 一种或两种不同角度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对方,让对方明白你没有对他乱加揣测。只是想确认,同频一下他的解释。
三.请求澄清 告诉了对方的行为过程,再对这个行为过程做出两种不同的诠释后,最后希望对方说出真实的想法。促进彼此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WHY:
人际交往是一门重要又复杂的课程,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带着揣测和情绪的语言给对方。而不是把自己所看到的 听到的和感觉到的理性的表达给对方。造成对方没有收到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交流不同频。结果小小的事情僵化了彼此的良好关系。
WHEN:
对关系比较近的人: 家人 朋友 孩子
同事 合作伙伴
A1:
前天回我妈妈那里吃饭,看见妈妈一会儿给孩子夹这样菜那样菜的,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说: 妈 你不要再给他夹了,你这样惯孩子是害了他。我妈听了就很不高兴了。吃完饭我要去洗碗她也不让,赌气似的把碗平平砰砰就收近厨房了。看她这样我也有点生气了,就说: 你干嘛要生气呀? 我妈听了更来气了: 我生不生气你管的着吗? 就这样几天我妈就没怎么搭理我。
关联: 直接主观的说出结论,没有描述行为。
反思: 本身妈妈就不高兴了,我还火上浇油了一把。我当时应该这样给妈妈说: 妈,你今天非不让我洗碗,而且后来也不说话了。你是不是生我气啦? 还是觉得给孩子夹菜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她身体好就行了?或是说我不应该当孩子面说这个问题? 我想知道你内心是怎么想的? 能告诉我一下吗? 这样告诉妈妈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妈妈也会慢慢听取采纳我的想法。
A2:未来行动
目标: 改掉直接对别人下结论的习惯
今后当感觉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先对他描述这个情绪的具体行为,再讲出一种或两种行为的诠释,让对方得到一个情绪的缓冲和梳理。最后再对这个行为进行澄清,希望对方说真正的感受和想法。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