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上班这点事儿

如果你也想“裸辞”,至少想清楚了这3件事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1人  妃同寻常的你

2017年2月,我做了一件上至领导、下到同事,身边家人朋友都反对的一件事。

裸辞!

这是一份我工作了四年的集团公司,在民因企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也是从基层一步步到骨干层,四年的奋斗换来了所谓的稳定和信任,当然还有优越的年薪。

当下的满足是否能换来对自己未来的期待?跟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一样,答案是不能。

主要是越来想做自己了。

焦虑的症结点一般都出现在做表面的自己还是做潜意识里的自己的抉择上。表面的自己在一个大公司里,拿着不菲的薪水,周而复始地忙碌着,重复着那些走过来的前辈走过的路,即便是到了50岁,已经做到了ceo的位置,如果没有完成今年的业绩,这个ceo也变成了临时性的。

企业还是企业,而你已不是你。

没有任何企业会给员工做适合员工的规划,一切适合你的规划都是满足企业发展为前提。

到了一定阶段,明白的人越来也觉得自己可能越来不像自己,这种感觉是对的,那是企业需要的你,而未必是你想要的自己。

比如每天加班到深夜,做不完的表格和统计数据,反复跟进的不一定有结果的项目,公司业务转型来了新的领导,之前半年做的事又要再做一遍...

这么久的时间你又在哪些方面有成长了呢?

其实你已经具备一些技能了,欠缺的是“思考”。

很多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积极做事的态度,但依旧没有方向,你所掌握的技能只能从这个盒子里再跳到另一个盒子里,而这两个盒子又极其的相似,相似到你看到的到从这到那做的工作没什么差别,但好像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有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两件事你就是想不通,或者左右为难,或者不知所措。也许就在自己想做点什么和维持本工作之间难以作出选择,很多人会按照一贯的思维,边工作边思考吧。

就这样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甚至很忙,其实已经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半年、一年过去了,纠结的事情仍然没有一个明朗的结果。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械的做”,而思考的时间总是寥寥无几。

打破常规,只为安静的思考,本身的工作确实乏味,另外我也看得到未来三年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的一切,这一切我先做了评估,是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

我怎么做的呢?

我觉得我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到底要什么?而且我如何才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生中,需要给自己这么一点时间好好思考,

2017.2月到2017.12月十个月的时间,这10个月不上班了,用来重新思考自己。

得到的结果是,可以把自己变成另一个自己,事实证明我的思考是正确的,或者说,我思考的成果是,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这一切,如果你还没有脱离之前的环境,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因为2017年与我一样迷茫的人,同样的时间过去了,他们还在继续迷茫,而我已经在新的轨道上。

按照自己的期望,从金融投资领域转型到教育咨询,一对一服务过几百个案例;跑了2000多公里,完成1次TNF越野和10余次马拉松比赛;同时能够坚持每天写文章,累计60000字,让我看到了一个通往斜杠之路原来如此能坚持的自己,这就是我经过1年的思考,把自己换了个样,在新的轨道上为自我价值实现去做新的尝试。

不赞成盲目的裸辞,想这样做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1、预见性:已有的工作你能看到至少未来三年,它给你带来的并不是想要的

2、验证自己想做的事:你想做的那件事,在你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基础调研后,需要你花时间来验证,为了换取这个时间,你觉得辞职去做,值得!

3、断后路,无路可退:辞职半年还是一年,这一段时间内需要你心无旁骛,所有的精力专注投放这件事,以求一个结果,如何实现这件事,自己是否具备条件,还要满足哪些条件等等。也只有这样,你这段时间才更高效,也更有价值。

职业生涯几十年,为余生更正确的前行,适当的给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