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故事

❤️我是故意的❤️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清的日记

❤️ 我是故意的❤️

下午奶奶做好了糖米叫儿子去吃,小家伙一吃很好吃,于是感谢说:爸爸妈妈来吃好吃的啦!儿子边说边拉着我和先生去吃好吃的。我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好吃,建议他让他给爷爷去分享,觉得用手拿着不太卫生,我说你可以把盘子端过去,儿子端着盘子去爷爷的房间,结果房间门关着,端着盘子没法打开,儿子回来想把盘子放茶几上,去开门然后再去送,结果盘子没放好打碎了,奶奶说:盘子碎了没关系,我想你不是故意的。爸爸来收拾东西,我看儿子一开始有点害怕,奶奶一说没关系他没有这么紧张了,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儿子说:妈妈我是故意打碎盘子的,我一听估计儿子对故意和不是故意还不太了解啊,我说:故意打碎就是我想把盘子打碎然后打碎了,不是故意打碎的是我不想把盘子打碎,但是不小心打碎了。儿子一听赶紧改口说:妈妈我不是故意打碎的。我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然后儿子给爷爷去分享了好吃的。

【今日感悟】

生活处处皆学问,教育处处都能有。

生活中父母的语言的确很重要。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一边做事情,一边给孩子解释做的事,是最能让孩子学习不懂的词语的最佳方式,因为孩子在适合的语境中学起来会很轻松。

【总结】

秩序感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还会为儿童带来快乐。

敏感期:

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他的敏感性就导致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产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表现。这种敏感性可以在生物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他们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受到儿童的敏感性和儿童的本能来指导的。而当外部环境与支配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能相悖时,就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失调和畸变,其结果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外部秩序:

儿童总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幼小的儿童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秩序的热爱。他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井然,杂乱无序的环境会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是生病来表达对杂乱无序的不满。

对小孩儿来说东西总应该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自然已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让他可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儿童自己去适应环境。

内部定向:

内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各个部分以及他们的相对位置,可称之为“内部定向”,也就是说,儿童天生有一种与他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有关的特殊敏感性。当原有的姿势和位置被打乱后,儿童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甚至生病。

【知道】

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我只在乎我先做到打卡 45天.今天听《童年的秘密》第3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