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小屋
工作间
自己自小的时候,就喜欢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面暗暗的,点着一盏台风,放着些各种工具,自己在里面画图研究东西。
后来刚好家里用衣柜隔出一个空间,衣柜后面黑黑的,放着一张桌子,一张床。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晚上在那张床上睡觉,夜里在那里写作业。
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点着灯,听着笔在纸张划动的沙沙声,就觉得分外满足。
……
家里有锤子铁钉锯子,自小看动画片上人家搞发明,自己也喜欢,就在那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掌灯,在纸上一笔一笔画着自己想设计的机械结构图。
自己没啥动手能力,用木头做各种机构对我来说太难了,不说别的,单单切割就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而且家里也没有可以粘合木块的胶水。所以自己就收集各种牛奶方便面的纸箱,用笔在上面画出裁切的形状,用剪刀或小刀裁下,做各种机械结构。
机器人瓦力
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机关,最想做的就是机器人。最好是大机器人,可以乘坐的那种。奈何条件不够,就先拿纸板做真人大小机器人试试看吧!
我最关心机器人怎么动,比如说五个手指怎么动,手腕怎么动,手臂怎么动。又不会电机的控制,也觉得每个手指安装一个电机控制太费事,且笨重。对于一个还上小学的孩童而言,还是观察自己的身体比较容易入手。
自己模仿手臂胳膊的筋腱,用毛线将各个关节绑住,拉某根弦动某个关节,只是可惜,纸板太不经使了,玩不了几下纸板就折了。
后来还是弄机关吧,想想自己处在柜子后面,如果有人找我,推门进来,我控制机关,给他来个恶作剧,多好玩。
可是自己在柜子后面看不到前面门开,怎么办呢?要不弄个潜望镜来看。
可是连最简单的潜望镜,我连两个镜片都没找到,又不能把好好的镜子砸了,唉,又不好搞了。
想了想,要不搞个自动的吧,别人一开门,机关就启动了。
首要就是在门上做机关,门一开,拉动机关,然后一本书本迎面而来。
其实我也想搞个金属结构,奈何力有未逮,材料都是塑料瓶、毛线。毛线比较多,家里有打毛衣的线团。
一开门,扯动毛线,拉开另一端的活扣,然后高悬的书本因为没有了阻碍,在重力和毛线的牵引下朝门口来人荡了过来。
设备简陋,人比较笨,没有相关知识,只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不过当时年幼的自己玩了好几天这样的机关都不觉得无聊。
后来看我妈进出我房间不关门,自己又搞了个手动关门的装置,材料还是毛线个塑料瓶,只是把控制中心放在桌子那,这样就可以坐在书桌前把房门关好了。
自己只是对玩感兴趣,也喜欢操控的感觉,看到机器人特摄片,人坐在机器人里,通过两个杆控制机器人的行动,就特别喜欢,导致自己现在看到机械操作都比较喜欢。
那时候为了玩,把家里的一些废弃的木窗扇用锤子砸开成零散,用铁钉再相互固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时候手里的工具基本上只有一把锤子,用小刀削窗户扇露出的木刺显然太累了,自己还没有打造出想要的样子,懒得削。手经常被扎到肉里木刺。
看动画片是俺直到现在还不改的习惯,那时候尤为喜欢看科幻类的,看上面的装备,分析它的大概原理,那时候还没怎么兴网络,去书店查东西大概碰运气,所以自己经常在本子背面画各种分析图,还好学校发的本子够多。。。
现在想想那样在教室和在家里小房子里画各种图纸都觉得挺好的,一想起那种场景就好像能闻到那种味道。事实上我经常说味道,气息,不仅仅是想像中的那种感觉,而是实实在在从嗅觉上嗅到了那种味道,即便在回忆,回忆中泛起的那种味道我都能实实在在的嗅到。
直到初三同学推荐才看了玄幻小说,到了高中就在玄幻小说里不可自拔了,那时候对机关还有一些兴趣,但兴趣不大了,转而对生物科技有兴趣,喜欢细胞和基因工程,比较喜欢学生物,这也是爱看94版《蜘蛛侠》动漫搞得。后来看到《秦时》里张良的君子风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心醉不已。
那时候就喜欢古风了,渐渐的转粉古风,喜欢上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因为看《秦时》人物出口都是典籍,自己也找来了传统文化的书来背背。
记得大学时期还发了个说说,自己以后寻一座山,建几间房,分作“优雅居”、“清风阁”自号“落尘先生”。
那时候便喜欢远离熙攘,独居安乐了。
喜欢的院子也自是小屋几间,竹篱围栏,房中清茶淡饭,半架医经,半架丹经。
后来在工作生活中慢慢行走,打磨生活中的仪式感。
以前读书品茶漫步,都要那韵味上身。那韵味上身,一举一动都自觉符合一种莫名的韵律,自觉道韵随身,优雅随行。甚是喜欢。
品茶也要那仪式感,虽自己不懂茶艺,却随茶趣而来,最喜欢在天台铺席沏茶,对月而饮。
读书也要那仪式感,负手而立,只是那韵律上了身,即便不动不言,身心都觉舒适自在。
慢慢的在那仪式感中,自己感觉是看到了深处的东西,用一个字来形容,便是“朴”。做在身上,便是“素”。
仪式感慢慢淡了,朴素便是最大的仪式感,也是最大的道韵。
没有必要将外面铺设的如何如何,即便只是一人捧一杯,便已然是在道韵中滋养。
只是朴素就是一个韵律,很大很大的韵律,不是那种小的仪式感的韵律了。
生在天地之间,不过一介子,一蜉蝣,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有两间房,种一亩地,该干活干活,就像丛林的农禅一如的生活。平淡如水,看似无味却滋养万物。打磨心意,如果大家都不争,城市也一样是可以滋养自己。不过我喜欢农村,喜欢大地的气息。这里指出下,道家讲究为而不争,做好自己的事而心里放下。
谦以自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