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管第8章成本管理
一概述
总体目标:成本领先战略,绝对降低;差异化战略,持续降低。
二分析及运用
1.本量利分析
EBET=(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多品种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杠系数*销售量增长率
保本点作业率=保本点/预计销量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盈亏平衡点越低,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降低盈亏平衡点的方法: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提高销售单价。
2.目标利润分析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3.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为正数,大于零,同向变化,反之则反向变动。
单价敏感系数=销售收入/EBIT
销量敏感系数=编辑贡献/EBIT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变动成本/EBIT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固定成本/EBIT
三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优点:及时反馈差异,有利于考核,更科学可行,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
缺点:局限性、管理要求高,成本高。
1.两差异:好费用差异和能量差异
标准量:实际生产量单位标准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量
实际量:实际生产量单位实际量=实际产量下的实际量
直接材料:量差和价差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量差,工资率差异为价差。
制作费用:效率差异为量差,耗费差异为价差。
标准总工时是根据预算产量确定的,即全称是“: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或预算总工时。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总额/预算总工时
3.三差异
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四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
1.作业成本
(1)作业:分为批量级、批别级、顾客级、设施级
(2)增值作业
可以增加其购买产品的有用性,如零件组装作业。
(3)非增值作业
不必要的可消除的,如检验作业、次品返工等。
2.责任成本
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成本。
(1)成本中心,仅考核成本,不考核收入,只对可控成本负责,不可控成本归公司负责。
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成本-实际产量实际成本
(2)利润中心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毛利)=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投资中心,有投资决策权,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
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不能控制成本和收入。
(3)投资中心
投资收益率,管理者角度,相对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冲突时用,不同规模的投资中心进行比较。
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
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经济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收益率=投资额(投资报酬率-最低投资报酬率)
剩余收益,是部门角度,是绝对数,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