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刘膏药喧社火
正月初八,街道上敲锣打鼓地闹起社火,过年的味道才算是真正对上了孩子们的口味。
这天,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上街游百病、看社火。
老社火人刘膏药今年没有去闹社火,也挤在游百病、看社火的人群中和其他老年人喧谎谝传(聊天)。
刘膏药,是河西永昌县人,擅长扮演社火中的膏药匠,大家都叫他刘膏药。听人说他扮演的膏药匠惟妙惟肖,滑稽幽默,最拿手即兴祝唱,一开口能唱三天三夜不重样。
因为刘膏药闹了几十年的社火,有点岁数的人大多都认识他,看到他正喧得带劲,就凑了过去,把他围在了中心。
刘膏药说:现在的社火汇演,我们那时候叫“踏场子”,每年的“踏场子”,其实就是各地社火队进行的一场比赛,比的是啥?比的是装饰,比的是演技,比的是鼓点,比的是把式……
“嗯,你们永昌的社火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呀,表演得有意思,娃娃说比电视上的小品还幽默搞笑……”有人大声说。
刘膏药听人夸永昌社火好,眯着眼睛深深地抽了一口烟,悠悠吐出几个烟圈,一板一眼地讲起了永昌社火的历史。
永昌一带关于闹社火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苗庄王,他爱民如子,百姓也很爱戴他。一年冬天,苗庄王打了败仗,破敌人困在城内,直到新春元宵节,不得突围。百姓献计,乘着新春闹社火,让苗庄王扮傻公子,在冰雪里钓鱼逗人嬉笑,王妃扮丑婆子在寒风中摇扇,扭捏调情,混在社火队伍里逃出围城,虎口脱险。后来苗庄王得胜复国,下令每年元旦、元宵闹社火,传承至今。所以永昌人闹社火,要在黄表纸上写“供奉苗庄王之神位”的牌位供着。
有人问:“社火都有哪几种呀?”
刘膏药笑笑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社火队可分为舞龙蛇的龙社火、耍狮子的狮子社火、踩高跷的高跷社火、跑明船或划早船的船社火、抬芯了的芯子社火等。”
“队形、套路也各有不同呀!”有人说。
“对呀!这社火表演的队形图案也有讲究,有一蚝抱九蛋、八角茴香、九穿梭、八阵图等。表演套路又分卷白菜、珍珠倒卷帘、四门斗敌、十面埋伏、辫蒜辨、双龙会、金蝉脱壳等,多得很,现在有些都没人会表演了。”刘膏药说。
有人感叹:“哎呀,小时候看社火,就和看戏一样,演的、唱的一场下来就半大天,今天看的这些社火队演得不完整呀,有点浮皮潦草,这方面有啥讲究么?”
“恩,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河西地区最传统、最正宗的社火表演往往是由膏药匠请春官开始的。”刘膏药不免得意地说。
“都说你是永昌演膏药匠演得最好的,你给我们先说说膏药匠是咋回事么!”
“我给你说,滑稽搞笑的膏药匠是以卖狗皮膏药的凉州人王蛤蟆为原型的,他头戴探巾帽,身着黑长袍,腰系丝绦,手撑盛膏药的碗碗幡作为幌子,在队伍里随机作戏,穿针引线,招摇过市,画龙点睛,胡抹乱搡,推波助澜,可以说没有个好的膏药匠,就谈不上是在闹社火。”
“一直没机会看您老演膏药匠,这会给我们唱几句呗!”几个年轻人撺掇着说。
“今个日头这么好,我就给你好好唱一场……”刘膏药略微清了清嗓子开了腔。
“开场就是膏药匠伴着锣豉声要反复地唱请:高高山上棵柳,柳树上蹲的个花斑鸠;斑鸠啊斑鸠啊三点头,老爷请上哟头里走!”
由于是在演独角戏,刘膏药一边唱一边给人们讲解社火表演的路数和出场人物:
千呼万唤之下,春官老爷才会在众人前呼后拥中走马上任,他头戴鸟纱帽,身著大红蟒袍,鼻架墨镜,手持羽扇,荣坐轿中,威风凛凛。轿前有杏黄锯牙三角旗旄导引,全副仪仗执事,牌上大书“回避”“肃静”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等吉祥字句。左右前后有道锣、探马、报子、门子,穿青衣的春姐,戴牛吃水帽、手拿无情棒的皂役前呼后拥。在鞭炮中走向供桌,燃香化表,拜年祝福:
社火进财门,四季保平安。
人畜都兴旺,富贵万万年!
膏药匠领着转完大场,唱四口曲子:
社火进了你庄院,鼓谈一震风脉转。
一年复始多快乐,万事如意瘟疫消散!
最后春官再祝:
东起东成,西起西应。
百病不生,瘟疫消散。
贼来迷路,狼来封口。
恭喜发财,五谷丰登。
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接下来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傻公子和丑婆子了。
傻公子带着鼓子队,丑婆子领着腊花班。
鼓子队的八个小伙子,头戴武士英雄巾,身穿镶边紧身衣,外套白袿子青开肩,下身灯笼裤,腰系宽师腰带,肩挂鼓子,手扎小鼓槌。头上插有两根鸡毛,及表纸叠的扇形英雄花,似公鸡冠子,象征驱邪。
腊花班的八个丫头子,身穿彩色袄裙,一手执碗口大的小手锣,一手拎彩绸或手绢,头戴女式帽,左右插花枝,前额亦插表纸叠的英雄花,象征催春迎春,万物生机。
傻公子,清水脸,头戴公子帽,身穿公子服,手摇竹签扇,走月牙式自由步,转大圈,装疯卖傻,调戏腊花,编唱四六曲子。
丑婆子,扎裤脚子,穿宽长红祆,头顶顶鞑子(青手帕),耳戴红辣角子,粉脸红嘴唇,身摇扇子,一手拿手巾子。纵情打诨,牵线说媒,唱春歌儿。
大头娃娃走过来时,最好看的就是“骚和尚逗柳翠”。
骚和尚又叫大头和尚,法号明月,是降龙罗汉化身,下凡普渡众生。观音菩萨不大放心,遂化身俊峭妖娆的柳翠,故意引逗大头和尚,以考其禅心。
叮卟嘞!叮卟嘞!叮叮叮……
丑婆子讥讽着唱道:
大头和尚戏柳翠,
三月里得下了个想思病;
白日里念经把经念错,
黑夜里走路把腿窝折。
大头和尚反讽唱道:
丑婆子丑来大肚子大,
肚子怀了十二个娃;
手拿棒槌满脸花,
哭哭喊喊找阿大!
在骚和尚逼柳翠之余,还会出来几个河西人称为伴锤子的小沙弥子,唱几首饶有趣味、富有哲理的七比歌:
一唱:山上的松柏山上的花,花笑松柏不如他;有朝一日寒霜煞,只见松柏不见花。
二唱:河里的石头河里的沙,沙笑石头不如他; 有朝一日山水发,只见石头不见沙。
三唱:青石崖上一只鹅,鹅笑老鸦不如鹅; 有朝一日狂风过,只见老鸦不见鹅。
四唱:嘴里的舌头嘴里的牙,牙笑舌头不如他; 有朝一日年纪大,只见舌头不见牙。
五唱:世上的百姓世上的官,官笑百姓不如官; 有朝一日丢了官,只见百姓不见官。
六唱:乡里的百推城里的官,官大民小不一般; 有朝一日世事变,只见百姓不见官。
七唱:凤凰台上一只鹅,鹅笑凤凰不如它; 有朝一日沙尘刮,只见凤凰不见鹅。
刘膏药讲得出彩,人们也听得投入。他一人表演所有角色,在不同的角色间自由跳转,听他唱时周围根本没有人敢言传。直到他唱完,停下来又点起一支烟,大家才回过神来。
万万没想到,一个膏药匠,一旦进入了角色,是这般精彩,光说他的这些文白间杂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让人如沐春风。
“咚咚、咚咚锵”这时不远处开始耍狮子了,社火表演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拍手叫绝的当然就数耍狮子了。
刘膏药抽着烟不疾不徐地又说道了一番河西耍狮子的事。
他说,我们这里耍的狮子分为土狮子和麻狮子。土狮子的皮毛是用骆驼身上的嗦子毛编织成的,头颅由木刻或纸壳制作,比较笨重。麻狮子的皮毛由挑出的上好麻丝子编成的,染上狮子毛色,光彩耀眼,又用竹篾子或铁丝作骨架制成彩色狮子头。
这雌狮又称文狮,重在表演搔痒、舔毛、打滚、抖毛及昂首远眺等动作,体现狮子的情态。雄狮又称武狮,侧重技巧,表演跳跃、跌打、踩球、登高腾转。通常以纵跳方式敏捷地跃上层叠起来、约二丈多高的桌子台上,向台下四周观众庆贺拜年,再以翻筋斗式翻折下来……
耍狮子这种表演类似杂技,总能赢得人们如潮掌声,小孩子尤其喜欢,儿子、孙子要到跟前去观看,大人虽还想听刘膏药喧一喧社火的事,但顾及到要看耍狮子的孩子,也只好匆匆告别刘膏药。
听刘膏药把一场社火喧下来,人们对眼前上演的惊险刺激、扣人心弦的狮子杂耍失去了兴趣。心心念念的却是记忆中无数关于儿时看社火的场景。
那些鼓鼓子、锣锣子,在板胡孑、二胡子、三弦子幽雅和谐的配合下敲得格外别致多情、深沉低婉、紧凑动听。
叩人心弦,情意缱绻的锣鼓弦子后,仿佛又听到刘膏药在唱:
大头和尚戏柳翠,
三月里得下了个想思病;
白日里念经把经念错,
黑夜里走路把腿窝折。
……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