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

互联网可能会使得我们越来越笨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无农夫

      诚如汪丁丁所言,互联和深思优其内在冲突性。我们“互联”是指网络时代到来后,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而“深思”的含义则是对一切生活方式的批判性思考。

      如今我们全民热衷于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时,吸人眼球、趣味性、碎片化的题材占绝大多数,一般不会有严肃乏味而引起我们深度思考的东西。因为后者烧脑很难受到热捧,毕竟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深思本身就是一种动脑的苦力活。深思需要我们用较长时间停留在某个问题上,慢慢想明白才会有所收获,而如今一切追求快速而轻松愉悦的心情,确实是背道而驰。

      互联网提高海量的信息,而信息服务本质上恰恰相反,其最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因为信息提供方目的很明确:吸引我们读者的眼球(注意力),不要轻易让我们注意力转移,占用我们更多的时间(所谓的黏性)来产生收益,至于我们读者个人是否得到成长,那就不在其考虑的范畴了。我们通常不愿意接受太疏远的信息。例如,外太空信号,更高维度的信号,无法理解,恰恰又是未来最有价值的,我们只有屏蔽更多最直接容易获取的无用信息,转而自省悟道去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西方经济以财富为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国当代社会也全盘接受此种思潮,以至于出现:天下多眩于名声,而寡察其实。是故处人以誉尊,而游者以辩显。(引自【淮南子】,“处人以誉尊,游者以辩显”:当今社会,所谓成功人士常常借助互联网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大众对他的称誉而获得尊贵,游士则常常凭着善辩而显达。)

      随着科技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很多单调重复的工作将慢慢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人类需发挥更多的聪明才智从事创新性强、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工作。但矛盾之处又恰恰在于,这个时代互联度太高导致社会成员的相似性太高却降低一个社会的创造性。因而现在有不少先知先觉者,屏蔽互联网的弊处,转而花更多独处时间用于向内自省自悟,打开三维思考的禁锢,向四维、五维乃至更高维度思想的领悟,这才是自我明心见性的正确之路,又是创新创造的必经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