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管理)阅读笔记

2023-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百灵弯子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恶性循环。

                                                  ——墨菲拓扑定律

一、估算时间

我们始终要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话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了这点,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一旦开始一个任务,任务中总会有意外接二连三的发生,这就导致原本所做的计划时间,根本就本能完成任务。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可能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完成任务的时间总是要比计划的长上许多。

我们为什么总是错误估算计划完成认为所需要的时间呢?那是因为我们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而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会自动将其归类为自己熟悉的。

那些我们曾经做过的任务,自然就是熟悉的,从未做过的,自然就是不熟悉的。

但对于学习者来说,接触到的更有可能是陌生的任务,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不然那就不是学习了,而是工作了。

而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都是一般是熟悉的一般是陌生的,若是全都是陌生的,那我们可能会完全没法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我们对其的熟悉程度以及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反正就是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想得比一般人要长得多就好了。

二、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后,现在就开始比越早开始越好要好得多。

做事拖延,不是拖延者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为什么会拖延着不开始做事呢?

可能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进入理想的状态“。

在焦虑中拖延着迟迟不开始行动,除了错误地估算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恐惧,不管这恐惧是来自自己内心的还是来自外部。

来自内心的恐惧:

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这种情况原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都会面临的,可那些总是拖延这不做事情的人们,却天真地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这就难免让有这种想法的人们在做不好的时候产生自卑、怀疑自己能力的想法。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这是事实,无论何人做何时大概率都会如此。

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不应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会心平气和地去做自己想要或者是应该做的事儿。

来自外部的恐惧: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无论一个人自己是否有能力讲一件事情做好做对,但他却能凭空想象做对、做好后该有的样子,如此一来,即使自己不动手做,也会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去判断别人是否做对、做好。

因此,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他人嘲弄、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

二那些真正能做好、做对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易。

假如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

明白了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三、直面困难

就算没有估算错任务完成的时间,就算已经迅速开始执行任务,但还是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可能是选择性回避困难导致的,也不是所谓的假努力,看着很努力,实则是在做着重复的事儿。

在将一个任务分为简单的和困难的后,迅速完成简单的部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困难的部分,这才算得上正确的做事方式。

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虽然会先将简单的部分完成,但也仅限于次了,他们会特意回避比较难的部分,甚至是掩耳盗铃,对其视而不见,渴望着其自动消失。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在做那些比较难的事情的时候,很难获得正向反馈所致。

如此一来,我们喜欢做某事,可能仅仅只是这件事儿相对于我们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完成,所以才会有那种我比较喜欢做某类事儿的感觉,若是这件事儿难上一点,可能自己就喜欢不上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