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语的自白书
【称呼】凡语
【坐标】日本大阪
【年龄】90后
【座右铭】没有哪一个收获是不需要代价的。
【简书号】凡语的无知
【微信公众号】得到复盘
【标签】未来作家
【爱好】写作,游戏,阅读,电影,最近有点喜欢爬山
【能提供的帮助】同路人的互助。
【我需要的帮助】各方面的深度交流。
【未来规划】
2019年之前写满30万字,投资获益100万人民币。
【作家计划】
2017年写满10万字。
2018年写满20万字,并且写一篇3万字以上的短篇。
2019年写满35万字,并且写一篇5万字以上的短篇。
【财务计划】
2017年:学会投资的基本知识。
2018年:学会避税,使用杠杆,控制风险,投资获益10万人民币。
2019年:投资获益100万人民币。
【我的迷茫】
15岁的时候,为了寻求改变我选择了离开家乡。
但是来到陌生的大城市之后,短暂的新奇感沉淀下来,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孤独的冷。
此后我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
大二的时候,偶遇《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关于财富的概念为之一新,但是临门一脚始终没有踏出去。
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或者说对于无知的漠然心态,把我自己给牢牢地锁中。
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没有亲眼见到现实的成功,我们就很难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跨出这一步的时候就会迟疑,然后不了了之。
2017年,各种遇见各种学习,让脑子里的概念再次翻新。
但即便这样,在大家都在谈GAFATA和区块链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行动。
也不知道是欲望不够强烈,还是本能的抵触,一直拖到了花钱进入陈厚的知识星球之后,我才迟迟地跨出理财这一步。
这一步,我居然花了5年时间才跨出去。
想想都觉得好笑。
笑完了之后就该做检讨了。
于内,还是自己太过无知了,没有好好地沉下心来学习,无谓地浪费了许多大好时光。
于外,没有遇见可以给我当头棒喝的贵人。
或者更应该说“没能遇见”,毕竟我这种深度自恋型人格是不太容易交心的。
这种人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他人没有兴趣,一切行动都以自我为中心。
而生活就是面镜子,你怎么活,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可见我所有的遭遇都是自找的。
而即便我可以这么清晰地把自己剖开来找到这些因果,我也依旧无法作出改变。
有些事是早已经注定的了,比如我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棵树。
而我也知道,在文字的背后充斥的是我的理性;而生活上我却被感性拖着到处乱跑。
可能就是这种挫败感才让我更愿意把文字折腾得跟家理性一些。
这着实让我觉得舒畅,就好像被禁烟的人偷偷抽上一口的感觉。
在烟雾缭绕的迷幻里遗失了生命的意义,然后在自我的世界里迷茫。
再把过去的这些年翻开来看看,更是可以清晰的验证了这个事实。
我的理性逻辑只是建立在一种自我陶醉的虚幻之上。
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在随大流而已。
比如,公众号。
最早的时候我是使用简书号来写文章的,后来看到有大牛说微信公众号比较好,就去弄了一个。
至于微信公众号为什么比较好,好在哪儿,我竟一点都没有去确认过。
这种盲目让我着实觉得愤怒。
而让我自己都觉得无药可救的是,即便这么愤怒,我还是没有去调查一下到底两者之间哪个更好。
看,这就又绕回了原点。
很多事就是这么注定了的。
【我的挣扎】
脑子里的概念不更新应该就是这么一个结果了吧。
虫子在死亡的威胁下也是会挣扎一番的。
这是本能,源自本能的驱动让我学会自我求索。
这也是注定了的。
也就如此,故事才能发展下去,才能有一个经典的结尾收场。
我在路上等你,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