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想法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真正的优质课不应该是这样的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4人  素心爱读书

每学期一次的优质课比赛终于结束了。作为一名听众,看到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台上表演,突然觉得很恐慌。为什么说是表演呢?因为此次比赛,很多老师把优质课上成了表演课。

问题是预设的,答案是早就给学生说好的,所谓的讨论也只是在走形式。所有的过程都是预设的。看着太多的老师这样讲,我真的没有耐心听下去了。虽然自己的课不算是一流,但最起码是真实的。听完了十几个老师的课之后,我突然想要总结一下此次听课中的所思所悟。

值得学习的地方:

1、大部分老师时间把握比较合理。其实在教师岗位上呆久了,一节课应该有那些步骤,大概会用几分钟完成。以及一节课应该怎么合理分配时间,都是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的。所以此次参加比赛的老师对于时间的把握都算合理。

2、英语老师的教学设计普遍很好。相对而言。参加比赛的英语组老师,都按相关要求交了教学设计。先不说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否精彩,最起码是按照标准去完成的。同时有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小图片,也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还有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细微反思。课件她是很用心的准备了,再结合她在课中的表现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对教学用心,对学生负责的老师。

真正的优质课不应该是这样的

问题

1、教学设计和PPT不分,或者教学设计对应的顺序是混乱的。有一部分老师,我不知道是因为嫌麻烦,还是没有教学设计,给评委老师发的是打印的PPT,而不是教学设计。

2、公开课作秀,学生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老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时,学生还未讨论,有些学生就已经说出标准答案。

3、逻辑不明,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有些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已经有四五年了,可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刚讲到重点,时间已经到了。我不知道作为参赛者是怎么想的,作为一个已经有将近五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真的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的。

4、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没有连贯性。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过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老师,从始至终是没有过渡语言的。一节课听下来,感觉他讲的内容是碎片化的,前后内容之间没有衔接,没有任何联系。这样的课,让学生听一节还可以,如果经常让学生听这样的课,真的很难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5、教学设计直接在网上下载,连作者名都没删直接发给评委。在20多个参赛者里,一位老师,发给评委的教学设计署名不是他本人。评委老师最初以为是他发错了,可后来才明白人家发的教学设计就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任何改动,真让人汗颜。我只想说,作为一名老师,你能否负责任一点?能否稍微用心一点?你用你的敷衍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后有可能就是你孩子的老师。即便不是,作为老师,不应该凭着一份良心干这份工作吗?

真正的优质课不应该是这样的

6、平时不专注于基本功的提升,一到公开课比赛,不同老师之间的专业差距一目了然。有些老师能把一节课讲下来,真不知他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状态,作为一位听着,真的为他捏把汗。有时间玩手机,刷微博,为什么不用平时的业余时间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呢?

7、打分时人情分比较重。评委都是本校的老师。所以在打分时难免会有些人情分。有些老师课讲的确实很好,但是最后得分却很低。这样的评分,难免会挫伤一些真正有水平的老师今后参与的积极性。

真正的优质课不应该是这样的

从此次参加比赛的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在教学技能的提升方面也有了一些反思。

1、平时需要多注意细节的把握。比如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细节处理能力等。

2、多听优秀老师的课,从他们的身上学习讲课的技巧与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学识,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很多时候,比赛中最出色的就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那一类老师。因为他们的独特风格,让你在听课时,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4、公开课中讲的内容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很好的驾驭课堂,给听众呈现一堂完整的课。

5、作为一名老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真的很重要。大学里学的内容很有限,能用到实际中的更有限。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如何让我们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老师需要不断学习践行的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此次优质课比赛中的一些收获。写下这篇文字,也算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留下了一份文字性的经验。如果你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欢迎留言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