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专题想法

上善若水——《道德经》水的哲学

2022-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对生活的思考

中国古代人认为:

水是柔软的,弱的,安静的,包容的,无形的。

柔能克刚。比如水至阴至柔,却能滴穿坚硬的石头。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阴代表黑暗,沉静,能量低,寒冷,是下降的状态;而阳代表光明,活跃,能量高,温热,是上升的状态。

弱能胜强。弱是最原始的状态,强是进化出来的状态。弱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生出更适应环境的强。而强已经成形,当环境变化时,却很难再适应环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极端气候,比如南极,高原,火山这些地方有些原始的细菌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多为可变的RNA,而哺乳动物的遗传物质则是稳定的DNA。而那些可怕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不管用各种抗生素,总是有变异的病毒存活下来,然后继续寄生在人体内。同样,当地球遭遇某种极端天气时,那些进化得最高级的动物往往面临灭亡的危机,而比较原始的动物,则可以存活下来。此弱能胜强之故也。

静能制动。安静的人往往善于思考,他们把能量都用在思考上,而活跃的人行动力强,他们把能量都用在行动上。分析利弊而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比直接行动更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水能包容万物,很多东西都可以溶解在水里。当我们做人像水一样,学会站在不同的人的利益出发点去思考,我们看待问题也会更加客观,离真相也会更近。当我们获取到的信息越贴近客观真相,越有利于我们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水是无形的。水能适应每种环境,随着不同的形状而变化。我们做人应该抛弃自己身上那些固有的优缺点、性格、说话方式、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对信息的筛选方式、对环境的选择方式,这些是我们的外形,而外形是由内心幻化而来。只有把内心的恐惧、欲望、对自己的评价全部归零,我们才能贴近最客观的事实,也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需要,来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长。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一旦定义了某件事物,你所看到的事物就不是事物本身了,呈现给你的是片面的样子,是经过扭曲、加工和过滤后的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