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心情随笔文学,诗歌,共享。

这座城这条河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4人  无为何事

      抚顺——对于这座城不能只用简单的爱或者喜欢就可以表达我对她全部的情感,浑河——对于这条河我是喜欢的,并且是真情意切的喜欢。

      记得那是二十年前的冬季,从大雪漫天的出发地,带着疲惫中的热切夹杂着期待,来到了湿漉泥泞笼罩着黑烟雾尘的这座城,因为这里有久违的亲情,尽管第一眼看到这座城时心里五味杂陈,性格使然吧,并没有当机立断选择离开,对于感性的人来说,有时外在的一切条件都不及当时认为最真切的情义,误打误撞是年轻的代价,有谁能准确的预判未来呢,当时甚至都没有感受到自己已真正的离开了家,身处异地他乡了。之后,只因看到了这条河,心情才舒畅了许多,也许这条河也是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吧,它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河,看似静谧,缓缓地向西流去,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实则在我来的前一年的雨季,就露出过暴怒的一面,听说整座城的大部分都被淹没了,期间还演绎了许多生离死别、情深意重的剧情,噢,也都是道听途说。只是这条河的的确确地吸引了我。

      一位诗人曾说过:河流是一座城的幸运。所以一直都觉得,这座城就因为有了这条河才熠熠生辉,如果没有她将暗然失色。在二十年前更是如此了,斑驳破败的住宅和工厂、老旧的火车和道路、雾霾笼罩的大地,数以万计的下岗职工在艰难挣扎,唯独这条河难掩光芒,犹如黎明前夜空中透出的一道晨曦,蜿蜒流淌在高尔山脚下,将本已狭长的城剪裁成了南北两部分,好似一位饱经风霜却风韵犹存的妇人还有着霞红般的面颊一般,城虽经人工践踏已难掩颓色,只因这霞红般的面颊,隐约可见她往日浓妆彪悍的美丽,富足优越的气质。

   近十年间城的面貌自然发生了变化,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更何况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年代,但这条河依旧的波澜不惊、泰然自若的匍匐着与高尔山上的辽塔遥相呼应,窥视着这方受上天护佑的子民。期间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修葺,每当春暖花开之际,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亭台拱桥点缀其间,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接受这自然的馈赠,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自东向西绵延数十公里的两岸已自成风景,有河必是有桥的,近十座高架于南北的桥是河最大的亮点,它是南北两岸互通有无的介质,它是城市割裂处便捷的通道,它是城市裂隙的缝合线,它是这城外衣上的纽扣,使得这城更加完整,更加体面,也使得这河功能性更加完备。

     作为城最为显著的符号,这河是城合理存在的原由,她的安静和沉稳受益于上游风光旖旎的萨尔浒风景区环抱的大伙房水库的调节,狰狞的个性被人类驯服了,偶尔狂风暴雨般的愤怒,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退,继而孜孜不倦地输送着养分,表达着自己奉献式的存在。

      这座城经过度开发与攫取后,从躁动戾气中渐渐的沉寂了下来,越发的显得固守、封闭、偏狭了,看似豪爽大气,实则务实计较;看似粗犷通达,实则细致缺乏情怀,看似进取兼容,实则倦怠阴沉,越发的老态颓败了,已经微弱的城市性格亦愈发模糊了,作为城市最响亮名片的雷锋与琥珀,又有多少人知道是来自于这座城呢?仅有的历史感也就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和伪满统治的遗留。只是这河弥补着她的短板,融会贯通、兼容并蓄、吐故纳新、在流动的波光中闪现着生机,它丰润、泽被着流经的城和与城有关的一切,无论是上游的森林保护区,中游的城与城的连接处,及下游与辽河的交界,都无不接受这它的恩惠,豁达内敛的回报着人类给予它的雕琢,尽管在许多时候疯狂的破坏大于修饰,它依旧义无反顾惠泽这方土地及人民,包容而含蓄,接纳连通各种的不同,汲取营养,坚守本色,从不言弃,彰显着一条母亲河的魅力,然后坦坦荡荡汇入辽河直奔大海,它就像上天赐予这苦寒之地深深的一吻,盘伏印刻在这狭长之地上。

      即使无法与世界上有河流穿过的名城相较,如:巴黎的塞纳河、上海的苏州河等,都是因为极具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城而记住河,至少这座城是幸运的,因为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而让人记住了这座城,也会因这条河而渐渐的接纳这座城,无论这城经历着繁华还是衰败,闻名于世还是默默无闻,是大城还是小城,是曾接受过她的眷顾还是承受过她的击打,只是在这里生活时间久了,不管要去哪座城都会先想知道那座城有穿城而过的河吗,如果有必是要在到达之后在河的岸边走走停停,仔细的欣赏体味一番,就算不能看到春水荡漾、秋水漫长,至少在它的两岸就隐藏着你想知道的城的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