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如何利用去角色化,做好个人品牌咨询师
昨天做了四次咨询,创造了自己的单天咨询最高次数。以往都是两次封顶了。
因为做咨询是个挺烧脑的活儿。每个咨询者,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不同的痛点,也有着不大一致的诉求。
既然那么累,能否用一套标准化的框架,去框定这个流程,这些问题呢?
能,但是,这么做无法做到最好。
我昨天凌晨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
“极致服务,是一种修行”。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昨天的产品课程联机学习群里,乐哥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一种特别自然的状态,是一种“去角色化”的状态。
平时,我们都太习惯于,背着角色生存了。
在家里,我们让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母亲”,让自己是优秀的“丈夫”“妻子”,在公司,我们要求自己是上进的“员工”“上司”“下属”。
我们常年背着一个厚重的外壳。
我们活在一个个角色之下。
而,这个外壳底下,随便换一个人,公司照常运行。
梁宁说,背负着壳子的两个人交流,是很难交心的。他们说出来的话,都与他们所处的角色有重要的关系。
上司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下属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普通员工应该说什么样的话,设计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产品经理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销售人员应该说什么样的话...
我们想当然的把很多东西都标准化,流程化。
就好比,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如何开场,中间使用什么样的咨询技巧,如何去引导问题,如何引发思考,最后如何收尾,如何布置任务...
很多东西,都被条条框框限制了。
我们都是一个个,厚重的角色。
我们没有了“自我”。
可实际上,只有我们挣脱了角色,挣脱了背上厚重的壳儿。
真正用自己的温度,去感染对面的人。
只有当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真正去关心对方的处境,对方的状况,对方的痛苦,对方的渴望。
用同理心去体察,去提问,去引导。
你才有可能引导出一些对方真正想说的东西。
对方才有可能真正把心打开,跟你交流。
东子是我的咨询学员中,非常低调内敛的一个男孩。他在朋友圈里观察我两年了。
两年间,我们没有交流过。就在我去三亚前两三天,给我转账报名一对一咨询。
因为预估到时间太紧张,未来一个星期没办法照顾到他。我就让他先学习了泽宇的核心课程。
然后,时常跟他聊天,了解学习进度。时不时督促他学习和复盘。
当我从三亚归来后的第二天,他发给我密密麻麻的,超级认真的课程复盘。
当场我就震惊了。四份特别走心的复盘,述说了自己一路成长的点滴,述说了自己的渴望,自己听课后的改变...
我能感受到,那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交心,而不仅仅是咨询者和被咨询者走过场,拿结果的形式主义。
我也知道,在这条路上,我能帮到他,突破自己,走得更好。
所以,当你真正想为别人提供价值的时候,当你真正希望对方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当你真正想去引领对方成长和突破的时候。
当你慢慢不去看到这些外在的角色,打破限制,用心经营和维护的时候。
你会发现,你对面的咨询者,也会用心去践行,用心去输出,用心去改变,用心去生活...
这是一种“去角色化”的交流。
会比普通的咨询流程付出更多,累更多。
但是真正能帮到人改变。
用小公主的话收一个尾:
作为一个最优秀的咨询师,我们要试图,让人看到可能性,尝试可能性,突破可能性,重塑每一个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