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打卡第6天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榕师

R:请求帮助

R: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很多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对于对方的反应,我们关心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2)对方正在想什么。(3)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T:如何让对方觉得自己不是命令而是请求呢?如果是出于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命令,就算是说出的语言是请求,那也依然是命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强迫、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我们在请求孩子做事,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维护自己的权威。出于这样的目的,那讲出来的”为你好“的话就全部成为了命令,命令孩子学习好,命令孩子学特长,命令孩子参加培训班,命令孩子不要打游戏……孩子根本体会不到尊重,而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命令还是请求。那孩子是否会执行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D:在对孩子做出请求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目的。感觉这个请求挺难把握的,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体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