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端饺子
我的老家西马村位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东边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独乐园,西边是伊河。沿伊河溯流而上,不远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我的老家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下的。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过年下除了贴红通通的春联,还要给长辈端饺子。一碗饺子敬长辈,这碗饺子,我断断续续地已经端了近半个世纪,所以,每年端饺子的场景已经装满了我的脑海,成为我割舍不去的永恒记忆。
每年春节,我总要回家陪着父母过年。大年三十下午,每当看到街上有大人或者小孩端着一大碗饺子去自己长辈家时,我的心里总会被温暖和感动所充盈。
记得我小时候,大年三十吃过午饭,奶奶就带着妈妈和婶婶她们张罗着盘饺子馅,和面,包饺子,我和弟弟则跟着爸爸贴春联。大约下午四五点左右,家里第一锅饺子煮熟,奶奶会端一碗饺子放到家里祖先的牌位前供香,然后用大碗盛出热气腾腾的饺子,看我们姊妹六个谁离厨房近就喊谁给一个家族的二爷三爷四爷五爷家端饺子。
老家端的饺子并不是单纯的饺子,饺子上面还要浇上菜,这菜多是用大肉、白菜、粉条、海带、豆腐、木耳和丸子等炒好的菜。奶奶很大方,用大碗盛饺子,还会多挑点肉盖在饺子上。
端饺子的事情,我是特别喜欢的,会抢着干。每次我端着饺子到几位爷爷家里,他们都非常热情,招呼我:“会智来了,你奶奶包饺子怪快哩,赶紧进来烤烤火。”说着话,他们赶紧接过碗把饺子倒到他们家的碗里,再把空碗给我,我就高高兴兴地端着空碗回家。
爷爷是他们这一辈堂兄弟里的老大,我二爷三爷四爷五爷他们家也会派人给我爷爷奶奶端饺子。那个时候,西马村的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互相端饺子的热闹场景。
我们家的饺子馅一般都是大肉馅的,也有羊肉馅的。每年我家要端出去四碗饺子,也会收到不少碗饺子。这些饺子是人家孝敬我爷爷奶奶的,奶奶自己尝一个,就把其他的饺子让我们几个孩子吃,于是,我们就吃到了不同口味的饺子。谁家的饺子馅是啥肉馅,肉多不多,馅咸不咸,菜香不香,一比较就有了差异。我记得当年有些饺子馅是用了肥肉炼油后剩下的油渣做的,奶奶能吃出来,但她只是笑笑,不会嫌弃,毕竟上世纪很多家都不富裕,谁也不笑话谁。过年端饺子是晚辈对长辈孝敬的表示,一碗饺子一碗情,饺子端到,心意就到了。
当然,通过饺子馅的变化,我也能很直观地看到普通百姓家生活的逐步富裕。
岁月如歌,母亲今年也已经八旬,她后来忌口不吃大肉,加上她曾养过羊而可怜羊还不吃羊肉,所以这些年,我们家都是包牛肉馅饺子。
1986年,我参加工作后在洛阳上班,平时回家少,春节给长辈端碗饺子,也是让我有机会提前给长辈拜年。看到长辈们健康,我很心安,他们看到我也是笑逐颜开。只是岁月不饶人,如今我爷爷奶奶他们这一辈大都已经过世,只有我五奶健在,所以,我春节回家能给五奶端一碗饺子,也是我们晚辈的一种幸福。
后来,轮到我父亲这一辈当家,他们一个家族的兄弟们人太多,所以他们商量了,不再让孩子们来回端饺子跑,心意大家都领了。因此,我们家除了给五奶端饺子,就是和我婶婶家互相端饺子。堂弟懂事,过年一直给我父母端饺子,只是再后来,我婶婶病故,而我的婶婶却再也吃不到我们家的饺子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多想让爷爷奶奶婶婶他们尝尝家里现在的牛肉馅饺子啊。
伊河悠悠水长流,风俗传承年年有。如今,西马村过年端饺子的风俗依然延续着,所以,每年大年三十下午总有饺子的香味飘在家乡的街道上,也萦绕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