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怎么让儿童爱上阅读?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雷震子的亲密时光

《儿童阅读三十讲》笔记

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
儿童偏爱故事,就像肠胃需要食物。

总待在安全的环境里,儿童很乏味,所以,需要精神的历险故事,把他带到一个惊奇的世界,让他去经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经历失去的恐惧,独自面对危险的孤独,也会经历友情,经历打败邪恶的力量所带来的快乐。

阅读就像是飞翔,像是在游乐场里玩大型高空游戏,惊险、刺激,但这是安全的。


为什么会有儿童不喜欢阅读?

显然,乏味的故事儿童不喜欢;

故事太简单或太难,儿童不喜欢;

故事内容无法引发儿童的经历感,儿童不喜欢。

但是,我们推荐的经典童书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为什么有些儿童喜欢,而另外一些儿童就不喜欢呢?

1.在低段,有些儿童不喜欢阅读,根本的原因是识字量不够

阅读时障碍重重,就无法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感。就像你想自驾游,但是你拥有的是一辆毛病百出、随时抛锚的老爷车,你还愿意上路吗?

这就是为什么学前和小学低段提倡读绘本的理由。在儿童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绘本就是故事最好的载体,儿童可以借助图画在故事中遨游。这时,老师或父母养成为儿童大声朗读的习惯,也是特别好的一种促进阅读的方式。在学校,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例如20分钟,拿起一本书读给儿童听。

在故事中浸润过的儿童,比在教训中浸泡过的儿童更自信、更润泽,智力发展也必然更好。

怎么解决识字量问题?

最健康的方式之一就是尝试长文挑战课程。精选一些难易适中或偏难的故事,可以是来自绘本故事的文字版,可以是来自诸如《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作品,采用包括“指读”在内的一系列方式,帮助儿童挑战朗读,完成音、形、意的对应。如果有二三十篇这样的训练,那么儿童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就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2.也有些儿童不喜欢阅读,这跟生命气质有关。

例如,有些儿童更喜欢艺术,有些儿童更喜欢运动,有些儿童喜欢动手操作,哪怕喜欢阅读的儿童中,也有些儿童喜欢知识类或科普类阅读。

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在人格和智力发展的道路上,有人偏于诗,有人偏于思,这种差异性应该作为健康的情形接受下来。

正如罗素所说,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但是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在于让生命保持必要的平衡性,以拓展生命的可能性

伽利略是天文学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

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画家。

最早揭示疟疾奥秘的美国科学家罗斯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他的爱情小说《奥沙雷的狂欢》则是当时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

换句话说,一个理工类型的儿童不喜欢读文学作品是自然的,但绝不是自由的。

教师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引导他们喜欢并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与人格,并且对他们未来的理工学习,乃至一生的发明创造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3.有些儿童不喜欢阅读,则是父母和老师造成的。

父母和老师则往往会焦虑。你读一本书,究竟收获了什么?你读那么快,究竟读懂了没有?甚至会提出一些不恰当的任务,例如圈出好词好句,然后积累下来。这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写一篇读后感吧!

当儿童沉迷于一本书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意味着高品质的学习正在发生。一旦出现这样不合适的要求,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父母和老师不要做儿童阅读兴趣的杀手,让阅读回归阅读本身,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4.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一是有些家庭没有阅读环境,儿童自幼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因此对书籍是麻木的。如果喜欢上打游戏、玩手机,更是雪上加霜,对文字阅读极不耐烦。

二是有些儿童阅读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不愿意挑战高于自己现有水平、但又在发展区之内的童书。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干预。

怎么干预呢?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包含:丰富而健康的书籍储备,固定具有规律的时间保障,远离电子产品等干扰的阅读环境,共同阅读的同伴环境,例如父母陪读或同学共读。在学校,最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所有人都在阅读;在家庭,最好有固定的时段,不受干扰或亲子共读。

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激励阅读,可以把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结合起来。

什么是外部激励呢?

a.定期的阅读庆典。可以进行阅读量的常规统计,每周、每月、每学期举行庆典,表彰三类儿童,一类是阅读量特别大的儿童,一类是阅读品质特别高的儿童,一类是阅读进步特别大的儿童,可以设置相应的奖项甚至奖励,并让儿童分享经验。

b.发动常规的阅读冲刺。尤其是在二三四年级。什么叫阅读冲刺呢?就是对书目进行分级。难度越大的书级别越高。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挑战,看谁率先达到最高级别。这一策略可以跟阅读庆典结合起来,以激发儿童的成就感,同时也避免了儿童总读比较低幼的图书。

c.通过导读来诱发。指一种巧妙的好书推荐。目的不是剧透或是故事概括,而是引发阅读的愿望。导读的艺术就在于讲好故事开头,让儿童能够对故事发生兴趣,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主题发生兴趣,进而有继续阅读的愿望。一般来讲,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本书的导读。一个月导读几本书,对整个班级阅读的指引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d.是用故事会的方式,主要适合于低段。讲故事大赛或故事会会引导儿童深入一个故事,从而提升儿童的阅读力,提升进一步阅读,尤其是阅读更难的故事的兴趣。

什么叫内部激励?

就是通过整本书共读,把儿童不断带入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对真正的好书产生强烈的兴趣。

在自然状态下,许多儿童会偏爱宣泄类童书,就像成人喜欢通俗文学。内部激励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喜欢上带有引导性质的童书,就像让成人喜欢上严肃文学一样。

毕竟让儿童喜欢上阅读的潜台词,是让儿童喜欢读好书。

整本书共读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帮助儿童看到书中隐含的冲突与主题,以及童书与自身生命的深度关联。这样,儿童就会产生深刻的兴趣,也会在老师的示范和引领过程中,逐渐学会向好书提问的技巧,这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技巧。

例如,儿童可能并不喜欢《青鸟》这样的作品,但是通过对“幸福是什么”的不断追问,高端儿童就有可能被带入到对人生根本问题的一种思考中去,从而激发儿童对类似作品的兴趣。


但是真正的兴趣必然来自作品本身,外部的策略只是一种过程中的手段。

说了这么多,怎么让儿童爱上阅读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个终极大法呢?

有,那就是老师自己爱上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