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决定情绪:消退法和厌恶疗法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四施无畏力

我们的心理活动常常受到行动的影响;心情忧郁,去健身房撸个铁,跑个圈,出一身大汗,就能让情绪兴奋起来,将原本烦恼之心抛掉。

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对我们身心健康有着强烈影响,势必给予重视,下面来讲讲几种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1.正强化法

“正强化法”属于“增强法”的一种;就是给予正性强化物,给予人所喜爱的刺激,最终产生正确积极的行为。

为了鼓励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可以事先做出承诺,只要认真听课,就能给予奖励物。

现在小学生一般是“敲图章”,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图章,就可以换取一份具有吸引力的小礼物。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撤销惩罚物,撤销厌恶刺激,以此作为奖励,抑制消极负面的行为。

上课玩东西就要受到惩罚,惩罚抄写课本,惩罚站起来听课,惩罚放学后留校复习;当孩子已经改正并能够专心听课了,就撤销这些惩罚,来强化孩子以此做出变化。

3.惩罚法

“惩罚法”就是给予“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包括“批评,罚款,劳动改造”等等。

或者是撤销其手头上正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原本计划周末可以出去游玩,但考试没有考好,那么就只能在家复习功课,取消出行计划。

还有一些严厉惩罚,包括“束缚身体,隔离”等等;只要触犯法律,就需要付出代价,判刑关在监狱里面,限制人身自由;造成恐怖畏惧的心理,必须为做了错事付出代价,以此维护社会治安。

4.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包括给予“电击,催吐”等等。

为了戒掉抽烟恶习,和负面刺激的惩罚紧紧捆绑在一起;一抽烟就给你一张肺部全黑的照片,一抽烟就拿出这张恶心的照片;久而久之对香烟就感到厌恶。

5.饱和策略

“饱和策略”也是厌恶疗法的一种;提供大量所要追求的目标,让其享受到极致,造成生理上的不适,进而解除不适当要求,消除不良行为。

为了矫正乱扯衣服的恶习,提供大量破旧衣服,并强迫其反复去撕扯;等感到累了,也要继续撕扯,直到厌恶。

6.消退法

“消退法”指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予强化,使之渐渐减弱直到消失。

孩子为了购买玩具,无理取闹,常常使用哭闹方式来引起大人注意,达到终极目的。

父母劝说或打骂都无效;反而成为孩子继续哭闹的强化因素,越说哭得越凶,越骂越反抗。

这个时候,父母干脆不予注意,不予理睬;等过一段时候,孩子无理取闹行为就可能慢慢减弱,直到消失。

7.代币管制法

“代币管制法”就是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正向行为的出现。

“代币法”可以事先约定规则,可以用来“兑换物品”的东西,如小图章,小红旗等;当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用这些东西换取自己所喜爱的物品。

使不良行为逐渐减少,最终塑造正确的行为。

行为决定情绪;只有树立起积极正确的行动,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份好心情。

这七种行为矫正方法,可以用来调整个人行为,最终守护健康,守护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