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纪录片《大三儿》感想: 每个人活着都有他一定的价值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8人  孩子他三大爷

其实在大多数影片中,无论人和事,所讲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极少数”的事例,例如主人公有残疾,剧情偏不常态化等等,也可以理解,假如平平大众都可以当作电影来拍摄,对于观众的吸引感自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出其不意才能大获全胜,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绝对,一切也只是我自己的感觉。

纪录片《大三儿》同样选择了侏儒者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四十多岁的男人,身高不足一米,两个正常身高的哥哥早早去世,家中唯有留他陪伴年迈八十多岁的父亲,为了完成梦想去趟西藏,经历了千辛万苦,可以想象导演让他作为影片的主人公的用意,因为这样的侏儒残疾人,在他们家庭中,可以说每句话和每件事情,都是讲不完的人间冷暖,诉不清的故事长短。

每个人的命运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诠释,外界的好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去改变,特别是中国人,往上细数三代,哪个不是农家出身,无论是地方首富还是全国首富,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改变的,例如父母给我们的身体,都想健健康康四肢健全,可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做主,也由不得父母做主,你生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体,只能用句迷信的话来解释——听天由命。

影片的大三儿,他身体是残疾的,通过对同事的相处、父子的交流、朋友之间的侃谈,你发现他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更要善良,像他在影片的结尾所讲的一样,至少我没害过人。他的不同只是身体,他的心态和正常人一样,想着哪天中个彩票,然后买个门面房,将来有个固定的收入。人嘛,终究都要老去,特别是像他这样的残疾人,比我们正常人想到养老更加多虑些,既然活着,就要有活下去的吃喝拉撒保障,十分理解他的想法。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残疾人,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的因素,不管是何种因果的出现,他比我们正常人确实少了些生活的不方便。记得看一些新闻报道,大家对于导盲犬出入地铁有些人是歧视的,甚至残疾者多次走访各个部门反应无果,我觉得只要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残疾者应该享有正常人的社会公共条件,他们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你一个正常人假如歧视他们,其实你的内心是残疾的。

在影片中,大三儿历尽万险到了西藏,别人送给他一条哈达,他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可他第一个想到就是没有收到歧视,这不仅仅是一条哈达的问题,它是一种温暖,对方能感觉到的温暖。我们可以理解,他在生活中受到了多少的歧视,不然他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他们残疾的只是身体,而我们有时候残疾的是内心,你的一点举动都可以温暖到他们,他们只是需要社会一个简单的微笑,可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是做不到的。

每个人活着都有他一定的价值,上天既然让他留在这世上感受阳光,他就能给予别人温暖,他们只是身体的残疾,他们对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他们就是全家人的靠山。像大三儿一样,两个哥哥早亡,母亲又去世多年,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算是无依无靠,但家里因为有了大三儿,哪怕他残疾,至少父子俩组成了一个家,大三儿可以用工资给老父亲买只喜欢吃的烧鸡,这就是他的价值。

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活着,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对家人的交代。只要有思想就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可我们又有多少人像大三儿一样,浑浑噩噩了此一生,只是嘴上说着梦想,永远不用实际行动。当你看到大三儿迈着残疾的身体行走在珠峰脚下,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怎么不能动容?

大三儿说,至少我没有害过人,这就是对社会的价值,我们不能太苛刻,多少四肢健全的人杀人放火危害社会,又造成多少家庭的妻离子散,社会上大多的危害是正常人干的。

至少我没有害过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花花世界,没害过人就是好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没有歧视就没有欺诈,哪怕平平淡淡一生,至少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来过。

我们应该学习大三儿,不求帮助过多少人,至少我没害过人。

剧情简介:

大三儿真名叶云,因先天缺陷,身体短小,在内蒙古昭乌达盟一家铜业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平淡无味,大三儿因而萌生了去西藏旅行的想法。简单的梦想,对大三儿来说道阻且长,身体上的不便并没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大三儿真的完成了自己在他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