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 为什么孙权不让他当丞相 原因有三
说到三国的故事,不得不说江东的孙权,哥哥孙策遭暗杀,临终之时把江东基业托付给他,并且告诉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事实上确立了张昭文臣第一人的地位。可孙权称吴王后,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之职,却没有授予张昭,担任吴国第一任丞相的是孙邵,即使孙邵死后,张昭也未能当上,逐渐远离了核心层,今天我们就试着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张昭主张对曹操妥协 引起孙权反感
公元208年,曹操征服荆州,欲乘势一举吞下东吴之,大战一触即发,张昭主张向曹操投降,与周瑜、鲁肃这些主战派观点不一致,孙权想保住江东,自然对张昭失望。
在赤壁大战六年前,发生的一件大事上,张昭也没能和孙权保持一致。
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后,进一步发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持续打压各地割据势力。公元202年曹操想探探孙权情况,令他送儿子到许都为人质,对此事孙吴政权中众人分成了两派,周瑜主张绝不妥协,而张昭表面犹豫不决,实则同意送质子。最后孙权拒绝了曹操。
在孙吴政权两次面临曹操威压时,尤其是赤壁大战时,关乎到了生死存亡,张昭选择的都是妥协,甚至到了投降的地步,引起孙权对他的反感,逐渐将他排出核心决策层,边缘化了。
西晋人虞溥所写的《江表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孙权对张昭说,当年如果听从你的主张,咱们就不会如今天一样在一起吃喝庆功了,早就乞食于曹氏了。这段记载中,距离赤壁大战已过去二十多年,但、孙权依然记得并且反感当年张昭的投降观点。
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 孙权不喜他
孙权这家伙平时喜欢打猎,张昭觉得这和领袖素质太不搭,多次劝谏孙权不要玩这种匹夫之勇的游戏。张昭板着脸对孙权说道:“为人君者,应该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果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
孙权觉得张昭这人真扫兴,还得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
孙权和他孙子孙皓都酷爱饮酒,孙权在武昌时,一边钓鱼一边喝醉酒,还向臣子泼水取乐,号召大家不醉不归,张昭看不惯孙权的胡闹行为,一气之下离场,还拿纣王的例子怼孙权。最后还是孙权做了让步“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一来二去,气量又没那么大的孙权自然不喜欢张昭这样敢说的臣子。
公元221年,孙权称吴王,张昭作为孙吴文臣元老,德望、品行都堪称楷模,是众望所归的丞相人选,群臣共推张昭当丞相时,孙权说"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意思就是现在是多事之秋,丞相之职代表着重大的责任,并不是可以拿来(此职位)作为优待某人的。一番说辞将群臣糊弄过去了。
后来等到孙邵去世后,群臣再次举荐时,孙权不装了,摊牌了,就是不爽张昭的性格。说出“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直接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
孙权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张昭的身份不适合
孙吴政权天生有缺陷,政治根基不足,在江东的统治合法性缺失。自光武帝以来,世家大族真正获得了能够繁盛生长的土壤,拥有大量的财产、土地和私人武装,并对地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看重世家出身,袁绍就经常显摆自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孙氏虽也是江东人士,但不是世族出身,孙氏一门出身寒微,孙坚的父亲孙钟只是个瓜农。孙坚在讨伐黄巾军、征讨董卓中,靠着自身敢打敢拼,积累军功崛起的。
孙坚死后,“小霸王”孙策入江东时采取了强硬手段,依靠的是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淮河、泗水流域的武将士人和大族支持,历时一年余征服江东,打下了基业,过程中对江东世家大族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打击,侵害了他们的利益,江东世家大族,对这个纯武力“暴发户”,天然没有好感。
江东世族势力虽然有一些在孙策时期被打击削弱了,但总体上还是根深蒂固和力量庞大,孙权接手后,想要巩固统治,就得修复关系,得摆出合作的态度,才能取得支持。
张昭非江东世族出身,他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孙策的重用。南渡前其家族是徐州的土著豪族,本人在地方名士圈里面出类拔萃,非常有声望,但出身是硬伤,怎么都无法弥补。
孙氏创业起家时,依靠的淮泗力量,在孙吴政权中,形成了淮泗集团。如周瑜、鲁肃、琅琊的诸葛氏,张昭也是其中之一,并且逐渐成为了淮泗集团的领袖级人物。
孙权既要取得江东世家大族支持,也得平衡淮泗集团势力,对于丞相这个重要的关键职位,人选就得谨慎,既不能是有强大势力的江东世家子,又得能让淮泗集团方接受,作为领头人物张昭不是最佳人选。
孙权选择的人选是孙邵 各方都能接受
孙邵与孙权虽然同姓,但不是同族,孙邵生长在青州北海国,出仕后首先是在孔融手下做事,当了孔融的功曹。其后公元194年,跟随东汉宗室刘繇到达江东作官,刘繇战败以后,被孙策收用。
从出身来说,孙绍是个北人但不是淮泗人,虽不是江东世族,但他早早就来到江东做官,名声与个人能力都不错,孙邵在孔融手下做事时,就称他“廊庙才也”,是个可任朝廷要职的人。
孙邵与孙权的关系也不错,历任庐江太守、车骑将军(孙权)长史。所以孙邵的出身和经历能被各方认可,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孙邵为首任丞相,并被加封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
公元225年,孙邵病逝,孙权选择了江东大族顾氏的顾雍,张昭依然没能上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改封娄侯,地位进一步下降,基本上赋闲在家,仅偶尔参与朝政讨论。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